新国学网:别忘记了他们清明时节去看看 北京名人墓地(2)

编辑:秋痕 来源:法制晚报
 
老舍墓 

    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第一墓区,最靠东面的一个角落里,伟大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就安息在这里。 

    老舍、胡絜青夫妇墓,由其子舒乙设计,墨绿色花岗岩铺地为座,墓座的左下角是老舍的浮雕头像,一圈圈白色波澜由此散开。 

    祭扫理由 

    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他自己说:“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正因为如此,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二马》《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老舍的作品是以表现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与愿望,特别是表现北京的城市贫民而著称,可以说他把老北京给写活了。 

     1966年,老舍先生被逼无奈,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享年67岁。 

    服务信息 

    门票:无 

    地址: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墓区 

    乘车路线:地铁1号线八宝山站下车;公交728、450、941、373、337路等八宝山站下车 

    提醒:革命公墓内有约500个车位 

    姜杰祥 

     1990年,姜杰祥去世。遵照他的遗嘱,家人将他的骨灰分别撒在了先农坛体育场和工人体育场内。按他的话说,他要用这样的方式看着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曾有人戏称,中国队不是11人在场上踢球,而是12个人,姜杰祥的灵魂永远与他最爱的足球在一起。 

    祭扫理由 

    对于球迷来说,先农坛体育场和工体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 

    紧紧将这两片草地联系在一起的,除了北京国安队外,还有一个年轻球迷并不太熟悉的名字——姜杰祥,这个中国第一代国脚的骨灰就分别撒在这两处。 

    那时,我们的国家穷,我们的足球队更穷,姜杰祥是新中国第一代国足队员,也是当时国内最出色的左后卫。 

    由于当时比赛还是在黄土地上进行,姜杰祥每次铲球时都会弄得伤痕累累,因此,当年的球迷管他叫“拼命三郎”。然而,退役时,他留给自己的却只有一双满是补丁的球鞋和一身的病痛。 

    如果你是一个球迷,应该来这里看看,这里没有墓志铭,因为任何的歌颂都是累赘的。 

    服务信息 

    地址:工人体育场和先农坛体育场足球场内主、客队半场的左后卫位置 

    乘车路线:110、120、673、823路等工人体育场或工人体育馆下车即到;17、53、122路等先农坛下车即到 

    车位:工人体育场内部停车场约有车位600个 

    提醒:工体和先农坛只有在有比赛、训练或演出时才对外开放,平时一律不对外开放 

关键字: 内容标签:墓地,北京,时节,清明,名人,忘记了
下一篇:别忘记了他们清明时节去看看 北京名人墓地(6)||上一篇:俄罗斯“汉语年”开幕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