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纷纷扰扰十个月的“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日前终于落幕,新版“林黛玉”出炉,但“贾宝玉”却落了个待定的结局。我不想过多地去揣测那些善于炒作的主办方此举的意图,但如若事有偶然,那就是87年版“林黛玉”陈晓旭已香消玉殒,此时推出她的“接班人”,恰到好处;而宝玉的“难产”,也使得这场选秀“连续剧”仍有看头。
这个“看头”把87年版的贾宝玉的饰演者欧阳奋强推进了观众的眼球——人们在为“谁能代替陈晓旭”的话题降温的时候,又衍生出新的问题:欧阳奋强所代表的宝玉形象是否能称得上经典?是否也像陈晓旭所演的林黛玉那样无可替代?
如若说陈晓旭创造了一个经典是获得多数人的认可的话,那为何欧阳奋强无此收获?我一直纳闷,人们为何如此重“林妹妹”而轻“宝哥哥”?这也许与近些年来流行的“美女眼球经济”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因素可能是,陈晓旭与欧阳奋强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中,所取得的社会成就相去太远,而且,陈晓旭演完《红楼梦》后二十年的际遇,就一直生活在林黛玉的角色中,难以自拔。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吧?
2003年,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曾举办《红楼梦再聚首》的节目,让人们看到了87年版《红楼梦》剧组演员的生活状况。当时的陈晓旭已是事业有成,但眼神里依然饱含林黛玉式的哀愁与忧郁;反观欧阳奋强,却早已失去了当年的宝玉形象,虽然号称导演,也拍过不少电视剧,然而,没有一部走红,生活坎坷,颇显潦倒。
另外一个重要角色——薛宝钗的饰演者张莉,当年缺席《红楼梦再聚首》,让这位来自成都的辣妹子成为媒体追踪的焦点。今年6月初,张莉突然从加拿大回国参加陈晓旭的葬礼,不仅披露自己二十年来的艰难创业历程,并坦言自己依旧独身、等待属于自己的宝玉,她当时的一番话让人震撼——“如果今生没有遇到,我宁愿单身!”印证着薛宝钗独守空房的悲剧。
如今,王扶林执导的87年版《红楼梦》早已被中国观众视为不可逾越的经典之作,殊不知,就是这部历时多年苦心拍摄的电视剧,竟成为二十年前近百个花季少男少女尤其是陈晓旭、欧阳奋强、张莉三位主角的命运的转折点,也让这些“戏子”们沉醉于《红楼梦》的泥沼之中——诚如郑智化在《落泪的戏子》中所唱:“是谁在编写人生这场戏,一生真真假假的谜题”。
一座大观园,圈住了多少人的心。如若时光回到二十年前,人们也许不会预料到一夜名成天下知的“金陵十二钗”(王熙凤的饰演者邓捷似可除外)以及“宝哥哥”的命运竟会如此戏剧化。欧阳奋强看似脱离了《红楼梦》的藩篱,少年得志后扎身影视界,何曾不想平步青云功成名就?但仅凭一部戏就想有此收获,不免浮躁了。看来,恰恰是红楼一梦累了欧阳奋强,也终究没能让他的贾宝玉形象成为经典。
87年版《红楼梦》影响的不仅仅是当年的剧组成员,它至少还影响着两代中国观众的观感,同样走不出“经典”所划定的圈圈。对经典的怀念,也让新版《红楼梦》充斥者一片骂声。但骂得越狠,就越说明观众对旧版《红楼梦》陷得越深;骂得越凶,新版《红楼梦》将来也就更赚钱。
撇开新版电视剧组的商业炒作(这已经是一种常态行为)不说,那些从“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中脱颖而出的少男少女,以后的命运恐怕不会如此落入大观园的“诅咒”之中,因为他们不可能像二十年前的演员那样入戏如此之深、如此之真!
关键字: 内容标签:红楼梦,罪与罚,年版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