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口传心授变系统学习 相声:该不该"科班化"?(1)

编辑:秋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前,北京电影学院首次在表演专业中开设了“喜剧、相声方向”,将和中国广播艺术团联手培养“相声学士”。此举一出,便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短短几日,20个录取名额引来近900名考生报名。与此同时,作为把相声“科班化”的重要尝试,这一举动也引发了整个业界乃至社会的大讨论。既有大力叫好支持者,也出现了许多质疑和观望的声音。相声班的开办究竟有没有必要?其是否更加将传统的“说相声”推向“演相声”?一时间众说纷纭。

    ●肯定:

    “科班化”已成新趋势

    北京电影学院无疑是相声“科班化”的主要倡导者和执行者之一。据校方介绍,学院此举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指示精神,保护和发扬相声这一“草根艺术”,通过学院教育为相声喜剧界注入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新鲜血液。

    据悉,首批喜剧、相声班将招收20名学生,报考学生要经过和普通表演班同样的初试、复试;三试后,再增加一次相声方向的专业考试。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院长王劲松说:“这个班是以影视表演课程为基础,以中国广播艺术团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依托,在学习传统相声艺术的同时,突出对喜剧创作能力的培养。既可以把传统曲艺表演和现代影视表演的长处结合起来,又可以把表演理论的学习和舞台的实践结合起来;此外,还可以将相声的口传心授与现代高等教育相结合。将来培养出的学生既可以从事相声行业,也可以从事喜剧表演、晚会小品、节目主持等,这种教育模式是探索相声和喜剧人才培养的现代和多媒体化。”

    其实,相声进高校也并非新鲜事。早在2001年,相声演员冯巩就曾在中央戏剧学院牵头开设了两期相声表演大专班和曲艺文学本科班。而此次北京电影学院的“跨界”办班之举更使得“科班”相声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科班化”俨然已经成为相声界发展的新趋势。

    在冯巩看来,学院里教相声是“定向培养,纵深挖掘”,可以有方向地培养相声演员,比如适合上电视的电视型相声演员,以及适合上舞台的舞台型相声演员。虎年“春晚”上表演《大话捧逗》的贾玲就是相声大专班的毕业生。“以前相声讲究门派,这样就导致门槛很高,而科班相声给了很多相声爱好者一个同等的机会。而且我们海纳百川,学众家所长,这能让相声得到更好的发展。”贾玲说。

    选择报考相声喜剧班的很多考生都说,科学规范的学院教学给他们很大的吸引力和信赖感,这是促使他们报考相声喜剧班的重要原因。“北京电影学院名声那么大,各种关于相声学习的培训和课程设置一定都很专业,科学系统地学习相声让人感觉很放心。”一位考生家长说。

关键字: 内容标签:口传心授,科班,该不该,相声,学习,系统
下一篇:胸怀社会责任 陈光标与北师大实验中学学生交流||上一篇:湖南作家力挺二月河 吁设“屈原文学奖”为最高奖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