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关爱心灵 毕淑敏:行走是为了遇见(2)

编辑:秋痕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呆在粪堆里也很自在

    谈到旅行中遇到的让自己匪夷所思的事情,毕老师情绪激动、滔滔不绝,很显然,那些遭遇让她感觉冒险和刺激,也打开了视域的另一扇门。

    “我在柬埔寨,本来想尝试吃一只巨大的油炸蜘蛛,当时想一定要坚持尝尝,看了好半天,最后想想还是算了。”

    “我坐在尼泊尔杜巴广场的街头(这时她很耐心地为我拼杜巴两个字),感觉自己眼耳鼻舌身意都张开了,但放眼望去,我发现身旁至少有十种不同粪便堆在那里。当时我坐着发了一会儿呆,后来回想自己这辈子居然能在这样的地方坐那么久,我以为自己会不适应,但其实这就是尼泊尔的现实,是他们的文化,他们身在其中自得其乐,也创造出来了非常灿烂的文化。世界很大,我们不能用一己的观念去评判什么是粪便、香水、锃亮的皮鞋、美甲、精心制作的发型,你不能说这些才是文明,世界不是只有这一个标准,没有贵贱之分。”

    “我站在恒河边上看火化尸体,看着一具具尸体一片片烧,味道特别大,在那里我感觉生命的消失伸手可见,可触可感。”

    这些记忆的碎片串联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毕淑敏。王蒙早年对她的描述中肯而贴切,“她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

    对于毕淑敏来说,旅行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年近60的她不仅晕车、晕船,甚至晕机,“每一次出门之前我都要下很大的决心。”

    在她看来,旅行之于作家,就像歌唱演员练嗓子,舞蹈演员练功一样,是一种职业要求。“旅行会让你从原有的轨迹中脱离,开放自己的各个感知体系,眼耳鼻舌,都处在挑战的状态。人通常在这种时候,特别容易碰撞,产生一些思考,有的时候甚至会对价值观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人们常常谈世界观,不出来看世界,怎么有观呢?”

    对于旅行的下一站,毕淑敏将它视为自己毕生的心愿,“接下来我希望能去南非看看动物大迁徙,这是我有生以来要去做的事情,而且要抓紧。”

    卢淼给了我们很多毕老师的照片,但当记者邀请他为我们描述一下他眼中的毕老师,被他礼貌地拒绝了,他和母亲约好不在公众场合评论对方。

    上《百家讲坛》,所有风险我都考虑了

    “我没有当过老师,很担心自己的逻辑性以及时间上的控制,也会担心一些专家学者会站出来批判、挑刺、找毛病,担心他们会说,你一个快60的老太太怎么还跑出来吓人。这些我都考虑到的,所有的这些风险我都有可能需要去承担。”

    红极一时的央视《百家讲坛》正在遭遇滑铁卢,2010年邀请毕淑敏出山也是《百家讲坛》的转型之笔,一下子从传统文化跳跃到关爱人心灵的主题上来。而毕老师曾经两次拒绝了《百家讲坛》的邀请,“一直不自信,害怕自己讲不好。但现在如果我继续拒绝,其实是在拒绝一种责任。开诊所来的人是要付钱的,而《百家讲坛》去听的人不用花钱,这一点很打动我。”

    11年的军旅生涯,20年从医,之后开始走上了职业作家的道路,50岁成立心理咨询中心,门庭若市,两年后她又回到了写作的路上,《女心理师》就是她从心理医生重新回到作家身份的代表作品,现在年近60的她高调地站在了聚光灯下,只想将幸福带给更多的人。

    “我觉得心理学是一门和大众关联的科学,希望这门科学能够加快进入普通老百姓中间,我也愿意为之做一点努力。刚刚得到消息,《关爱心灵》的收视率是3.4%,《百家讲坛》工作人员很高兴,我也很高兴,并非由于收视率,而是觉得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其实革命先烈都是为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在这里边我没有任何的私心,只是因为觉得心理学是一门对人们有帮助的科学。”

    如何才能让自己幸福,在毕老师看来,这是一个不断培养和训练的过程,“首先你要相信幸福和物质不画等号,如果不相信,我断定你不会幸福。其次是要有积极的目标。人为什么活着,是需要理由的,这是生命的动力和必需品。你若不问,连身体都会无所适从。如果你想要让自己成为清醒幸福的人,一定要搞清生命的意义,然后去努力把握当下。”

    对于当下人们不幸福的原因,毕老师分析道,“敛聚财富、放纵性欲、贪图享受、恶性攀比,全民族都迷失在这里,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低等动物的本能,一个民族在没有精神统领的时候,很多问题都需要重新界定。”

    环球旅行之后,关于文化见闻的梳理、对于地球的思考将成为毕淑敏的新作主题,新书将于今年上市,而她在不丹的见闻也将增添到《破解幸福密码》的修订版中。和快快地写但质量一般相比,毕淑敏更愿意选择慢工出细活。

    Q&A

    Q:如果有来生你愿意做什么?

    A:我希望去树林做一棵树,因为清新干净,而且树万一被砍伐,还可以做成纸、家具、艺术品之类的。

    Q:平时用于写作的时间是多长?

    A:基本上是八小时工作制写书,这中间包括读书、看资料等。基本上会坚持像一个工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为让自己头脑每天保持在工作的状态很好。

    Q:作家和医生哪个职业你更喜欢?

    A:在我个人看来这两个职业没什么区别,服务的对象都一样。医生面对的是人的生理,可是人的生理是受精神和思想影响的,人的思想又居住在我们身体里。人是神奇的存在,人性的复杂,包括人的千变万化的逻辑都非常有意思。

    Q:除了写作还喜欢什么娱乐或者运动方式?

    A:我特别喜欢散步,在路上慢慢地走,却发现走过千百次的路还是会发现不一样的地方。如果发现一个人,会去构想他所带着的故事。

    Q:旅行对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A:感觉地球没有想象得那么大,侵略的逻辑,把污染肮脏分给别人,都是一种落后的沙文主义行为。我们人为地将地球分成不同的大洲、大洋,但实际上是分不开的,大气是连接起来的、海鸥也是没有国度的。

    Q:有什么养生之道?

    A:第一是顺其自然,我觉得非常受拘束的多活不如随心所欲的少活好,人生不能有那么多的规则。对于真正的养生哲学,其实我们还没有完全破解,最重要的还是把握当下,生命的长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深度和质量。

    Q: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怎样调节?

    A:看问题多几个角度,世界万物都不是一个尺度。有时候,时间过去了就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了,放一放,冷一冷。有时实在放不开,会暂且转移注意力,跟亲朋好友嘟哝几次。对我个人来说,就是去读书,读到好书会立刻进入平静的状态。

    Q:怎么看待幸福?

    A:幸福是灵魂的成就。

    Q:怎样看待死亡?

    A:我站在恒河边上看见焚烧尸体的时候已经不害怕死亡了。死亡是个正常的自然现象,我的一生如果按自己意愿活下去,死也没什么可怕。另外正是因为有死亡在等待,才更应该有计划地安排好自己的人生。

    Q:如果给自己写墓志铭,您会写什么?

    A:这里埋葬着一个女儿、妻子、母亲,一个医生、作家、心理咨询师。

    Q:王蒙先生曾经对你有过中肯的评价,你对他有怎样的评价呢?

    A:我觉得他是一个智者,而且也特别的聪明和幽默。

    Q:最近在读什么书?

    A:最近在读《潜意识的力量》,中国人对潜意识这部分了解不多,很多人以为自己很能把握和了解自己。还在读小说《尤利西斯》,决心和之前的版本比较一下。

关键字: 内容标签:关爱,是为了,行走,遇见,心灵,毕淑敏
下一篇:"苍穹"中的历史:梁文秀=梁启超?杨喜桢=翁同龢?||上一篇:提及率高 普及率低 非遗项目你能数出几个?(图)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