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曹操大墓真伪引出:曹操家族大调查与跨学科研究

编辑:秋痕 来源:解放日报
 

曹氏后人,可以通过地方考察举荐进入仕途,曹毗就是通过郡察孝廉的途径任官的。他曾经撰写了《曹氏家传》一卷,著录于《隋书·经籍志》。曹魏实行九品中正铨选制度,出仕者须考察家世,故谱牒大盛,大姓、中正以及官府相关部门都需要握有谱牒,作为仕进的依据。《曹氏家传》传世,并被著录于唐朝史官编纂的《隋书》之中,说明曹氏家族一直是历朝官府选拔的对象。只是曹魏宗室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影响卓著的大人物出现,导致家门不振,逐渐衰落。故其后裔氏族在史籍中难见记述,不足为奇。但是,从以上考察可知,曹氏后裔为数颇众,一直繁衍于世上,可以获得肯定,这就是今日我们寻找曹氏后人,进而验证安阳曹氏墓主身份的有力的历史依据。

    问题三:

    曹操是否为夏侯氏之后?

    有人提出,曹操本姓夏侯,从曹氏入手,难以比对其基因。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从历史研究方面来推断曹氏同夏侯氏的血缘关系。

    曹操的祖父曹腾,在东汉官至大长秋,为宦官之首,位高权重。曹操父亲曹嵩是他的养子,故曹操的真实身世,一直为人津津乐道。早在曹操崛起当初,其对手袁绍在讨曹檄文中就骂他“父嵩乞丐携养”,意指他身世不明,但并没有说曹操出自夏侯氏。此后,关于曹操身世的传闻在其政敌中流传,东吴人就写了一本《曹瞒传》,称曹操之父曹嵩为“夏侯氏之子,夏侯之叔父。太祖与为从兄弟”,说得有鼻子有眼睛,如同亲见。晋人郭颁《世语》也沿袭此说,三人成虎。

    《曹瞒传》一书,从书名就可明白是对手贬低丑化曹操之作。在汉魏之际,家世同清浊之争紧紧联系在一起,东汉末年崛起的群雄,争相以清流自我标榜。刘表因为被推举为清流领袖,故虽才疏兵寡,却能广聚名流,巍然屹立于荆楚要地;刘备力弱,却因皇叔之名而终成大事。舆论对于政局的影响,难以估量。曹操祖父属于舆论抨击的宦官浊流势力,本来一直是政敌攻击他的痛处,如果再加上身世不明,特别是出自异姓,更成为笑柄,为人不齿。其实,从袁绍讨曹檄文,到东吴人编写的《曹瞒传》,已经可以看出曹操同时代人对其身世传说由虚而实的编造演变过程。到了宋代以后,随着曹操形象日益低落,其出自夏侯氏之说也就越盛,言之凿凿,《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也采用此说,但都提不出任何证据。

    了解了这样的背景,接下来可以从历史学的角度对曹操身世作些考察。首先,在东汉,宦官未必都出身贫贱,只是正史对于他们的出身缺少记载,但也不是全无踪迹可寻。东汉后期著名的宦官曹节,《后汉书》记载他“家吏二千石”,显然是高官子弟。曹腾出身的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曹家,也是大姓,《三国志·武帝纪》明确记载,其为西汉相国曹参后裔。根据《汉书·曹参传》记载,曹参本家居于沛,和萧何等沛人共同辅佐刘邦,沛国是西汉创业元勋发迹之地,世居于此,相互通婚,构成世家大姓的社会网络,这是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

    在两汉数百年间,曹氏在谯县已是根深蒂固。司马彪《续汉书》记载,曹腾家在乡里以谦让闻名,受到敬重,兄弟四人,他最小,入宫做官。根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曹腾兄弟子侄都葬在谯县,有坟冢墓碑见在。其中的曹炽是曹仁之父,故曹腾与曹仁的血亲关系清晰可见。至于曹腾的养子曹嵩,《三国志·武帝纪》称“莫能审其生出本末”。这句话引来后人的许多推测,才有了曹嵩出自夏侯氏之说的余地。

    其实,仔细考察陈寿撰写《三国志》的笔法,就不能简单地作此联想。典型的例子如曹魏第四位皇帝曹芳,《三国志·三少帝纪》也说道:“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据此,就有研究者同样得出曹芳非曹操正宗后人之说。可是,稍微翻阅一下史籍,《魏氏春秋》就记载曹芳是曹操次子曹彰的孙子,当然属于嫡传。魏明帝无子,其立嗣必然来自曹操嫡传曾孙辈,可以无疑。由此可知,陈寿所谓的“莫有知其所由来者”,“所由来者”当然包括过继在内,只是说不能确知出自哪一房而已。这是陈寿作为良史的慎重态度。据此笔法,则关于曹嵩身世的相似记载,亦即“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当然包括过继,与曹芳的情况正相同。

    曹腾位高权重,且出自谯县旧家,他养子继承官爵封地,决不会随便。按照当时过继承宗祧的基本原则,当然是从本宗他房中过继。除非本宗绝后等特殊情况,这个问题一般无须多费笔墨。然而,为了慎重起见,这里略作考察。

    曹操的儿子中,有六个过继承宗的例子,均取兄弟之子。曹丕儿子中,有四个过继的例子,也全都来自兄弟之子。至于曹操第三、第四代中的过继事例,也毫无例外地来自本宗。据此可知,曹氏家族全部在本宗内部过继。所以,以曹腾旧族出身,兄弟和睦的情况判断,曹嵩必定出自本宗。

    那么,为什么会有出自夏侯氏之说呢?前面已经说过,这是曹操的政敌对他的人身攻击。其次,还应该注意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曹家和夏侯家都是谯县旧门,夏侯家出自西汉创业功臣夏侯婴,《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记载:“夏侯婴,沛人也。”他们同属于刘邦创业元勋集团,并且一直居住在本籍地谯县,世代通婚,关系亲密。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嫁给夏侯的儿子夏侯?,可知这种姻亲关系一直维持着。在西汉,曹家和夏侯家同为创业功臣,在曹魏政权下,夏侯家是国家栋梁,于公于私,都是亲上加亲,故旁人容易妄加推测。

    从历史上细加辨析,说曹操与夏侯氏之间有血缘关系的种种推测,都是没有根据的,不能成立。但是,本着慎重的精神,在进行曹氏遗骸DNA分析的时候,我们还是准备采集夏侯氏的基因样本进行分析,给这个问题做科学的论断,解开千年的疑团。就目前中华姓氏的情况来看,夏侯氏的人数不多,见于著录的夏侯氏族谱仅存一份,调查的范围比曹氏要小。

    问题四:

    跨学科鉴定曹操DNA是否可行?

    历史的追索,充分证明曹操有众多后裔留存世上,进而证明今日对曹氏进行人类基因调查是可行的。



    那么今日曹氏的分布情况如何呢?《中国家谱总目》收载了全球见于著录的家谱目录,其中曹氏的家谱有275件。上海图书馆是国内收藏家谱最多的图书馆,收藏的曹氏家谱就达118件。自从曹操墓发掘的消息公布以来,国内好几个地方又陆续出现了一批曹氏家谱,其中也有明确记载为曹操后裔者。因此,调查现存家谱,是了解曹氏族源及其分布情况的一条重要线索。

    就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曹氏家谱的年代均在明代以后,乃至有今人编修的家谱。其中,自称曹参为先祖者居多。但是,谱牒上从曹参到明代的世系没有完整可靠的记载。即使就曹操这一支而言,南朝以后的传承关系也多语焉不详。

    我们的工作,就是将家谱所载世系同历史记载相比较,把比较可靠的家谱挑选出来,其中包含自称是曹操后裔的家谱。这些家谱是否能够判定为真呢?历史和文献的证据显然是不充分的。但是,靠历史文献学的判定,容易剔除掉记述不详却有可能是曹操后裔的家族。对于我们的研究来说,把曹氏取样的面铺得广一些,多取一些样本,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出自古以来多支曹氏的基因状况,获得整体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梳理出曹氏基因Y染色体的类型,最后同曹操后裔的遗骸提取的基因染色体做比对,就更能够提高准确性。换言之,宁宽勿弃,最后获得的可靠性会高得多。关键是今日DNA鉴定的技术,对于个体鉴别的准确性已经很高了。有鉴于此,我们对于家谱的记载,有意放宽尺度,让基因的鉴定也运用于家谱的辨别上,在Y染色体的测定上,同时辨识出伪冒改姓等情况,使得跨学科的研究获得更大的成效。

    安阳曹魏大墓的发现,无意中给历史学和分子生物学提供了难得的跨学科合作研究的契机。如前所述,此墓主身份的判定在考古学上已经走入瓶颈,需要更有力的科学证据才能突破当前的困境。在这一点上,分子生物学的DNA鉴定无疑是目前最有力的途径。这对于复旦大学而言,给我们提供了两个重要的契机。第一,促成了历史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深层次合作研究,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以分子生物学为主要研究工具的历史人类学新学科;第二,加快了人类基因调查对象从民族向家族的转变。曹氏墓的DNA鉴定,是这一重大转变的个案,标志着中国的人类基因调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有热心的网友提出建议,直接比对山东曹植墓出土的曹植遗骸和安阳曹氏墓出土的男性遗骸,不就可以作出结论了吗?实际上,DNA调查远远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因为古人遗骸随着岁月流逝,DNA也在不断降解,因此,只能通过对现代人中曹氏DNA的全面分析,才能构成调查古代遗骸DNA的标尺。这是一件非常严肃、严格、严谨的科学工作,我们将按照科学的规范去做,并将适时公布进展情况,取信于民,取信于学术。


关键字: 内容标签:跨学科,引出,真伪,大调查,家族,研究,曹操大墓
下一篇:苏州"古城墙"仅存14公里 不少文史专家呼吁保护||上一篇:张柏委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需要规范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