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位卑未敢忘忧"魏武帝陵"(2)

编辑:秋痕 来源:大河报
 
发现“鲁潜墓志”

    徐玉超是个识不了多少字的农民。他认识“魏武帝陵”四个字,知道“魏武帝”就是曹操。

    足够了。

    这些知识,足够他搭建自己的“学术品格”。

    3万元。

    盗墓贼以此重金购买“鲁潜墓志”,也考量了他的“学术品格”。

    “肯出这么大的价钱,还不都是“鲁潜墓志”上的‘魏武帝陵’给闹的。”徐玉超心里非常清楚,所有的一切,都是冲着曹操墓而来的。

    一个农民,一个甚至不能读懂《鲁潜墓志》的农民,读到鲁潜墓与“魏武帝陵”有着步与步之间的关系,就能立马断定曹操墓就在墓志附近,难道这不是精妙的学术?

    学术是公器,一点儿都不玄,连盗墓贼都深知《鲁潜墓志》在“魏武帝陵”上的“学术价值”。

    为保护曹操墓,徐玉超死守“鲁潜墓志”;墓志文字,不敢泄露。

    机密如斯,那就倒叙一把,先读《鲁潜墓志》为快——

    赵建武十一年,大岁在乙已,十一月丁卯朔。故大仆卿驸马都尉勃海赵安县鲁潜,年七十五,字世甫,以其年九月廿一日戊子卒,七日癸酉葬。

    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鲁潜)墓明堂二百五十步。

    师上党解建字子泰所安。

    墓入四丈,神道南向。“《鲁潜墓志》行文清晰,符合南北朝时期北朝墓志写作习惯,没有问题。”中州古籍出版社副编审卢海山先生长期从事墓志铭研究,当记者告知卢先生不少人从行文混乱质疑鲁潜墓志真伪时,他这样回答。

    “赵建武十一年,大岁在乙已,十一月丁卯朔”——安放墓志的日期,帝王年号加太岁纪年,是我国常见的三种年代记载方式之一。

    “九月廿一日戊子卒,七日癸酉葬”——“戊子”、“癸酉”是卒、葬时辰,停尸七日而葬。

    “墓在高决桥陌……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鲁潜墓在哪儿?自高决桥沿田间东西向小路西行1420步,离开东西向小路南下170步到魏武帝陵西北角,自此再西行43步然后北拐,到鲁潜墓明堂的话还要再走250步。“师上党”——难解,后赵皇帝石勒、石虎祖籍上党,邺是后赵政权实际京师,上党是名誉京师,还是解建以石勒、石虎上党军事集团自许?“墓入四丈,神道南向”——神道不是都“南向”,曹操墓若有神道,当“东向”。

    与《鲁潜墓志》前后相差6年,同是后赵时期的《西门豹祠殿基记》开头就是,“赵建武六年岁在庚子秋八月庚寅造赵西门豹祠殿基”,说的是竣工之日。不然“用功(工)三百五万”怎么知道?——通观《西门豹祠殿基记》,不是预算;不能看到“造”就是“始造”。《说文》云“造,就也”,这儿的“造”,当为“造就”。而《鲁潜墓志》“赵建武十一年,大岁在乙已,十一月丁卯朔”,也是“造就日”,是鲁潜墓明堂的“造就日”;等明堂建好了,这才刻了墓志,放置或浅埋墓前,不在“四丈”墓底;鲁潜停尸七天就下葬,事那么多,明堂是来不及造就的;至于行文与格式,鲁潜墓志处于墓志初创时期,是不能以此后甚至当时的南朝墓志为尺子来衡量它的:一是当时知识分子衣冠南迁,北朝不比南朝,南北朝分裂时期,江左文化最高;二是后赵是胡人军事集团政权,他们还在把女人当成什么‘双脚羊’作粮食吃,野蛮得很。

    鲁潜何许人也?

    遍查史籍,《十六国春秋》等倒有鲁潜,只载一次:“晋都尉鲁潜叛,以许昌降于勒”——时间当在永嘉五年(311年),石勒攻陷许昌;根据《鲁潜墓志》推断,晋“驸马都尉”鲁潜时年41岁。西晋驸马降了石勒成了“汉奸”,并官至大仆卿成为后赵重臣。

    “《鲁潜墓志》是用不着怀疑的。”安阳市博物馆副研究员、著名书法家焦智勤先生说,“墓志书风是那个时代的,造假是造不来的。”

    “就是调集起安阳知识界的所有力量,也造不来。”安阳市文物局前局长党相魁先生说,“《鲁潜墓志》假不了。”

    造假,瞄上只能以搜索引擎在《四库全书》里“调出”区区“晋都尉鲁潜叛,以许昌降于勒”12字的鲁潜,且需要对《四库全书》中所载诸多鲁潜进行一番“提炼”,这造假的学问,小了不中。

关键字: 内容标签:忘忧,未敢,魏武
下一篇:位卑未敢忘忧"魏武帝陵"(1)||上一篇:《敦煌》,寂寞中的遗憾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