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给了他们这样的权利,这样的胆量?面对几百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明长城,他们竟然如入无人之地,把曾经弥漫着烽火硝烟至今仍回荡着历史回声的古战场,当成自家放羊的草场?
上千年前在地下蕴藏的树木化成了煤,如今竟然成为了“潘多拉盒子”里放出的魔鬼。当然,这并不是煤的能量,也不是煤的罪过,而是煤所具有的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膨胀着有些人难平的欲壑,使得这些人敢于如此为所欲为,甚至铤而走险。煤的颜色如今不再仅仅是黑的,而是融进了长城历史的血色,让人目不忍睹。而在这些人的眼里,煤只有一种颜色,那就是金钱的颜色。
关于长城的保护,我国自有明确的法律,但是,在利益驱动面前,法律已经被漠视,被掷之一旁。在这些利欲熏心的人们面前,那不过只是一道不值钱的破烂土墙而已,值钱的只剩下了煤。一切阻拦了采煤运煤的路,都可以被无情地踏平,甚至可以开膛破肚,重新开出一条路来。明长城就这样被他们视若粪土。
极为巧合的是,如此明目张胆地毁坏长城的事情,正发生在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到来前夕,高高矗立在数百年历史风尘之中的明长城,可以抵挡得住漫长岁月的侵蚀,却抵挡不住现代人的贪欲。
谁在向“文化遗产日”叫板?就有这样的人敢于公然站了出来,膨胀和燃烧起来的欲望,让煤车无情地从明长城身上碾过。不要他们悉心保护,只要他们别去人为地破坏;但是,他们偏偏去破坏了。不是他们的无知,而是他们的贪婪;不是他们不知晓那就是明长城,是历史给予我们珍贵无比的馈赠,是一段无法再生的文化遗产,而是他们的眼里只认识了煤,只知道煤能够迅速地给他们换来巨大的金钱利益,他们的心已经被煤灰熏黑了。
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文化遗产日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威慑和深入人心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宣传而使其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同时,也折射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现代人出现的“近视病”。只顾眼前看得见的既得利益,并没有把文化遗产当成比煤更重要更珍贵的财富。
作为炎黄子孙,长城是历史是先辈留下的珍贵遗存,是别在我们中国大地上最醒目的徽章,是中华民族根性的一种象征,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文化遗产日”的口号“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指的正是这样意义的所在。这种根性是我们民族情感和性格的基因,缺少对这种根性的把握和珍视,很容易在盲目之中甚至在无限攫取利益之中迷失。用老百姓通俗的话说,连老祖宗留下的家底都不要了,还会有出息吗?自己掘掉了大树的根,大树不在了,即使能够赚来再多的金钱,也只是遍地匍匐的萋萋荒草而已。
关键字: 内容标签:叫板,谁在,文化遗产,之痛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