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易中天“过河拆桥”

编辑:秋痕 来源:易中天“过河拆桥”
 
“品三国”、讲授“汉代风云人物”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红透半边天,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了央视《百家讲坛》这个平台,他也因此得了两个别称——“学术超男”与“公鸡中的战斗机”。 
  “学术超男”的名号是媒体外加的,很有讲究。如今,中国人都知道,凡是被冠以“超男”、“超女”名号的人,多少带着点娱乐的味道。既然是混迹娱乐圈,自然脱离不了媒体的焦点,否则身价将会一落千丈。
  对于“学术超男”一词,接力出版社副总编黄集伟曾有一段精妙的戏言,他说,如果上联是这句,下联倒有一个现成的:“国学辣妹”。众所周知,“国学辣妹”是一个典型的以恶搞国学为名、借助网络媒介出名的小丫头(后来,此君悄无声息地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这般对比,恰恰说明了“学术超男”的本质。
  确实,借助《百家讲坛》与媒体两年来“孜孜不倦”的追逐,易中天之名火了。盛名之下,他也收获着社会对他的回赠——名气、财富,还有“困扰”。如同许多娱乐界的明星大腕一样,举手投足、一言一行等私人权利都受到媒体“监督”的易中天开始为这种生活状态感到疲惫,甚至恼火。
  这一次,易中天借作客河南许昌、畅论曹魏三国文化之机,不仅密会了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还趁机为自己和释永信开脱:“我在学术界没有争议,释永信在佛教界也没有争议。争议来自哪里?都来自我们行业外多管闲事的人。我就奇怪了,我上电视,方丈上电视,这关他们什么事呢?曾经有记者问我还上不上课,这关媒体什么事啊?我上不上课,有校长管。释永信打坐不打坐,有佛祖管着呢!”
  如此发飙,着实精彩。诚然,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易先生言下之意是,媒体界既不搞学术又不打坐,除了揭人私处以博得眼球经济外,既不能普及历史文化又不会宣扬佛法,操这些心思干嘛? 
  这已经不是易中天第一次如此批驳媒体了,此前,他对于媒体一直揪住他的收入问题不放就曾以“关你什么事儿”来抵挡。如此看来,易中天是要“过河拆桥”了。
  此话怎讲?须知,易中天固然凭借自己的成就在学术界早负盛名,但他走入公众视线却是近两年的事,其中,如若没有媒体为他搭桥牵线(其中固然牵涉到媒体自身的利益,暂且不论),恐怕他“火”得不会那么快。对于这一点,释永信也有类似经历。其实,两人都是善于利用媒体炒作、吸引关注度的高手,那也就难怪易中天如此评价释永信了——“释永信就是佛教界的易中天”——相比之下,易中天要“狂傲”得多。
  话说回来,易中天的“品三国”与“汉代风云人物”确实好听、好看,而且对于普及历史知识有很大的功劳,这也许成为易中天“狂傲”的话语权。因此,“功成名就”之后,再对媒体发发飙,也丝毫不减他在粉丝中的地位——他已经不需要像那些过气的娱乐明星总要制造一些令人莫名其妙的噱头吸引媒介。
  更何况,既然易中天自称是“公鸡中的战斗机”,自然要做好“老而弥坚、越战越勇”的心理准备,例如面对“圈内”学者的挑战等等。事实上,他也时刻都在应战——试问,如若失去了媒体的关注,这些论战对他而言真有意义么?
  如今的易中天已年届花甲,他在六十岁生日那天给自己写了个“总结”:听得三更滴雨,管他八面来风,不聋不哑做阿公,耳已顺乎?曰顺。既然“耳顺”,自然无所畏惧,只求“潇洒”。但从他“过河拆桥”的言论看来,易中天非但没有“耳顺”,更不可能“心静”。

关键字: 内容标签:过河拆桥,易中天
下一篇:全国紧急查缴《死亡笔记》||上一篇:何祚庥院士:“陈晓旭就是被中医害死的!”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