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南海一号再次灌水保存 看清古船得再等十年(2)

编辑:秋痕 来源:广州日报
 

 
游客在“水晶宫”内近距离观看“南海Ⅰ号”现场发掘。图据CFP梁文栋摄
 

 
“南海Ⅰ号”系列珍贵文物吸引了游客的眼球。图据CFP 梁文栋摄
 
中新网12月25日电(孙雪、徐红、敖敏辉)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24日上午10时,备受瞩目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迎来开馆时间,面朝大海,盛大的开馆庆典在海陵岛十里银滩“南海一号”博物馆广场举行,从此,中国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馆的历史再次被改写。     

    上午11时30分,博物馆正式全方位向公众开放。当日,水下考古人员及地上发掘人员现场展示南海一号的发掘过程;同时,与往日相比,展馆开放了更多的珍贵文物,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1987年发掘出来的长达1.72米、重量超过半公斤的一条金腰带。记者发现,此次展示的文物可谓全方位,不仅有瓷器、金属文物,还有巨锚、木器等古船构造物,图片、实物、视频资料立体式地展现了南海一号的真实面貌。

    上午9点,在举行庆典的现场,已有上千阳江市民前来围观,不少手举照相机的外地游客也在这里拍照留念,为了赶上能在开馆第一时间进场,他们提前两三个小时前来排队购票。在场馆入口处,有数十位民警及保安把手,禁止任何人进入。记者发现,在博物馆朝海方向,一片面积可达数万平方米的沙滩广场已建起,宛如一个巨型足球场。工作人员介绍,南海一号进馆之后,有关方面组织力量拓宽博物馆广场,一方面是为了容纳更多参观客,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海水逐渐侵蚀沙滩,威胁博物馆的稳固性。

    10点,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及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等领导共同按下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开馆的启动按钮,南海一号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参加开馆仪式的国家、省市领导及百余位新闻记者成为开馆后的首批参观团。

    沉海800年金戒如新

    进入场馆后,博物馆讲解员一字排开,引导游客参观。据透露,博物馆目前共配有8名讲解员,今年3月份从全国各大高校统一招聘进来,全部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虽然大多数不是历史或考古专业毕业,但经过训练,他们的讲解生动、具体而富有故事性。与往日相比,今日展出的文物明显增多,且成批成系列地陈设,显得庄重,神秘感十足。展出文物中,大部分为瓷器,也包括一些首饰及生活用品。

    博物馆主场南海一号古船所在的沉箱,考古队员正进行一场水下考古挖掘的动态演示。经过几天的放水调试,沉箱的其中两个探方已微露船舷。据称,沉箱仍不会立即打开,这是为了保护古沉船的微环境。考古人员将采取逐层打开的措施,一点一点地发掘,同时,亦有3名蛙人在水下作业。

    二楼展厅展示的文物最多,记者在珍品展示区看到,多年前出水的三个大、中、小不等的金戒指浸泡在水里,看上去好像是一家三口的日常装饰品,虽然经过800多年海水的浸泡,仍闪耀光芒。此外,一个粗大的手镯——鎏金虬龙环也静静地躺在盛有淡水的盆子里。手镯通身金黄,镯子上的龙纹做工精细,其径口大过普通家用的饭碗。专家介绍,手镯的重量至少有四襾重,成年男子的手腕戴起来也绰绰有余。

    “这些金饰的主人是谁,他们往哪里去,沉船后有没有脱险,这些都成为游客关注和猜测的焦点。”专家告诉记者,在博物馆试开放期间,这里成为游客滞留最久的区域。
 
    神秘金腰带镇馆之宝

    不断增加的新品则将继续为“南海一号”增加更多神秘色彩。记者在二楼展厅中央看到,一件于1987年出水的金腰带首次亮相,吸引了大批游客。讲解员介绍,这件长1.72米、重566克的腰带呈麻花状,接口处有大量细致的花纹,“这可是珍品区的镇区之宝,”一位专家告诉记者,结合长度、构造等方面以及它落在甲板上这一信息大概可以估测,这条金腰带的主人应该是一位外国贵宾,或者将送往中东的一位富商或国家首领。

    不过,专家介绍,随着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今后可能出现更具价值的文物,镇馆之宝可能随时发生变化。
 
    宣传部部长任馆长
 
    文物挖掘和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探索和众多专家的论证,而日常维护保养需要非常科学的措施和技术。目前,国内大部分博物馆的负责人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不过,记者了解到,南海一号博物馆的馆长却由阳江当地官员担任,即该市市委宣传部部长马洪藻。此前,有不少媒体询问相关专业问题,马馆长多泛泛而论,对多数采访要求回避。对此,阳江市有关官员告诉本报记者,场馆维护及研究是一个非常庞大和系统的工程,馆长主要担当协调工作,具体问题由专家解决。
 
    门票正价¥80元
 
    “南海一号”博物馆共分三大展区八个展厅。一号展区分为序厅、阳江本土文物厅、海洋知识厅;二号展区安置镇馆之宝“南海一号”古沉船;三号展区上层为珍品文物展厅,下层分为海上贸易、宗教文化、航海历史三个区域,用文字、图片、雕刻等展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以及相关的经济、政治制度、中外文化交流等内容,展示的文物以瓷器居多,集中了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磁灶、义窑,浙江龙泉等中国古代名窑的精品。
 
    博物馆门票分为两种:一种是全票,80元人民币一张;一种是半票。阳江市民以及中小学生凭身份证和学生证即可享受半价优惠。残疾人、1.2米以下儿童及70周岁以上长者门票全免。

    新闻链接:

    天公不作美

    “南澳Ⅰ号” 考古发掘告停

    因天气原因,原定年内完成考古发掘的明代古沉船“南澳Ⅰ号”近日全线告停,明年三、四月启动重新发掘。

    “目前仅为数不多的文物出水,主要包括陶瓷、铁器。沉船主体的最后出水要到明年三、四月视天气以及水下情况再确定方案。”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科技中心副主任张欢介绍。

    考古人员初步断定沉船装有万件民窑青花,是罕见的海底宝库。(黄丹彤 王小迎 张欢) 


关键字: 内容标签:南海,再等,看清,保存,再次,灌水,古船
下一篇:全国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65万处||上一篇:24座名山“身高”确定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