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别了 老官园! 看越来越远的"北京土著"文化(4)

编辑:秋痕 来源:北京晨报
 

 
老官园曾经是许多北京人的精神家园。晨报记者张十月/摄
 

 
高巍(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
 
前日,作为北京“玩文化”的代表,百年历史的老官园,终于翻到最后一页。

    围绕官园市场的存留,各方曾意见纷纷,然而,每次结局都差不多,传统文化不得不再次为城市发展付出代价。官园市场拆掉了,官园文化何去何从?现代化步伐匆匆,搅乱了文化与人、与地域之间的那种共生关系,曾经的精神家园,如今留给我们的,只剩下遗憾。

    凝望老官园最后的背景,从它的沧桑中,我们能读出什么?其中又有多少感慨与感悟,可留给未来?为此,晨报记者专访了民俗学者高巍先生。

    “官园文化式微,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整个现代史中,中国社会变动剧烈,影响了文化的传承。二是人们心态出现问题,歧视传统文化,仿佛文化就是芭蕾舞、美声唱法,而民俗的东西不是文化。”

    老官园

    不完全是花鸟市场

    晨报:作为花鸟市场,为何官园名气这么大?

    高巍:官园不完全是花鸟市场,它与广州花市、香港鸟市的干净、明亮不同,这里幽暗、狭窄,不过是几条小胡同,有时地面还有积水。商品也比较混杂,既有花鸟鱼虫,也有核桃手揉、玉器等,还有老北京小吃,卤煮店就有好几家,官园的魅力来源于它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这是不可替代的。

    老官园文化

    是北京文化重要组成

    晨报:“官园文化”正成为热词,这是不是伪概念?

    高巍:官园文化是存在的,清末这里以卖“四大玩”而著称,以后几度中断,但不久又得到恢复。北京文化的主流是消费文化,而娱乐是消费文化的主体,从玩的水平和规模看,历史上没有哪个城市能和老北京相提并论。北京文化拥有很多侧面,官园文化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晨报:官园文化的现状如何?

    高巍:不容乐观,很多技艺已失传,比如玉刻蝈蝈笼,清代能值上万两白银,今天没人能做了,还有养葫芦的技艺,现在也没了。当年是几辈人在做同一件事,积累了深厚的经验,现在谁肯花这个工夫?


关键字: 内容标签:土著,别了,北京,越来越,文化,官园
下一篇:季羡林遗产纠纷因“一女数嫁”||上一篇:别了 老官园! 看越来越远的"北京土著"文化(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