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第三次文物普查:广东大岭山新发现13处明朝文物

编辑:秋痕 来源:广州日报
 
昨日,记者从大岭山镇获悉,2007年4月至今,大岭镇开展文物普查新发现82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人员在全镇共发现13处明朝文物,今年12月份广东省有关专家将来验收。

    在本次普查过程中,新发现年代久远的文物始于明朝。到今年11月初,普查人员在大岭山镇共发现13处明朝文物,其中大部分为古墓,同时还有古井和宗祠。

    大岭山文物普查办专职普查员黎福校向记者展示了一份文物登记表,上面记录的是新发现的明朝徐鹤龄墓相关信息。他说,此墓的文物级别尚未确定,等省有关专家前来验收时方能作进一步认定。

    小资料

    明朝徐鹤龄墓

    据介绍,徐鹤龄墓位于大岭山镇大沙村“乌猿饮水”山南麓中腰,墓身坐北向南,为灰砂结构山手墓,由坟头、山手、前台、后挡土墙组成,前后长15米,宽6.6米,坟头有麻石碑龛1块,内嵌石碑1块,阴刻“明南京中军都督府都事前修郎孟孺徐公徐母卢氏孺人墓大清康熙二年八月二十五日”等字样。

    据《东莞县志》记载,墓主徐鹤龄与其妻是东莞牛氏塘人,祖父及父亲均为明代任官。徐鹤龄为明南京中军都督府都事。该墓对研究明清时期广东地区丧葬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文物,明朝,普查,广东,新发现,大岭
下一篇:青砖小瓦马头墙 安徽东至古县衙演绎"72家房客"||上一篇:闽侯发现福建宋代"井王" 古井直径达3.13米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