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是怪哈,这玩意儿会发出像晚霞一样的光。”当陈增刚掏出那个形似鸡蛋的怪石时,街上不少人奔来,看后啧啧称奇。“放水里后捞出来,发的光更好看。”陈增刚说着,就把怪石放进临街门面的一个水桶浸泡。五六分钟后,啧啧称奇者更多——类似霞光的颜色不仅更艳,而且很柔和。
陈增刚今年41岁。他说,六七年前他在滨江路外一处叫桥板石的水域经营采砂船。当时在船上打工的有7个伙计,“每人都捡到了不少古币,古币埋在鹅卵石和沙里,有时还有一些破碎的瓷碗或杯子。这个东西是偶然发现的,当时只觉好奇,捡回家给玩娃耍。现在娃儿不耍这东西,我却发现它越来越光滑,还透出红光。”
“吴老五确实捡的古币最多。”经营机驳船的周树勇证实,老陈和不少捡古币者说的都是事实——他亲眼看到吴老五把那半桶古币提回了家。
“你这个石头肯定是宝物,很像传说中的龙珠。”岸边,一个老渔民仔细看了看老陈手里的怪石后说。他认为,龙生活在大江大河,江里发现“龙珠”很合逻辑。众人闻声,一片唏嘘。
白沙沱水域曾百舸争流
白沙镇滨江路岸边咋会出现如此众多的古币?透亮现霞光、类似鸡蛋的怪石咋从江中现身?昨下午,江津区文管所所长张亮道出白沙镇的前世今生。
清乾隆年间至解放初期,白沙镇一直是长江上游颇为发达的商业码头,街头商辅、洋行和典当行林立,江中运输布匹等货物的船只众多,用百舸争流来形容当时的繁华一点不夸张。需补充的是,从清末至抗战这段历史中,白沙镇已成为全国大后方四大文化区之一,宋庆龄和陈独秀等人先后来过白沙。冯玉祥在这里作抗战募捐时,曾感叹白沙镇的财力和当地人的拳拳爱国心——当时,在四川和重庆开全国最大洋行的资本家就是白沙人。
“重庆未直辖前,四川知道江津的人很少,但晓得白沙的人却很多。”张亮说,无论是从白沙曾繁华的商业和船运等状况看,还是就现在不少人拾的古币多属清朝时期的钱币讲,白沙在重庆境内的繁华程度仅次于主城区的朝天门码头,而白沙产的铁锅和猪鬃刷子也曾是顺江远销国内的知名商品。
就此,张亮认为,大量古币从江里或岸边发现,唯一可能和合理的解释便是:极可能是运输货物或宝物的船舶触礁沉没——白沙沱水域曾暗礁不少,至上世纪90年代才陆续炸掉,航道才变得宽阔。而商船的沉没时间应该是在清朝。
怪石属罕见玛瑙
老陈手中的怪石到底是啥物?张亮仔细观察后认定属罕见玛瑙——个体较江边偶尔发现的玛瑙大出很多,且颜色较纯正。由此,他认为,玛瑙的来源可能是天然形成后散落江里,而玛瑙和玉石混杂在江边鹅卵石中并不是稀奇事。但老陈手中的这砣玛瑙有类似鸡蛋的形状,意味着它沉睡江底前,极可能已被人工打造成富人玩物,后在一次商船或运宝船触礁后沉江。
这砣玛瑙值多少钱?张亮不好表态。他强调,玛瑙属植物浆液堆积后、经若干年沉积钙化形成,由此玛瑙不属文物,只是属玉石之类的矿物质。
关键字: 内容标签:怪石,挖出,玛瑙,江边,罕见,数十人,古币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