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扬州沈家山藏着"老扬州"遗迹 千年陶井重见天日

编辑:秋痕 来源:扬州日报
 
沈家山原是古扬州城的郊区,“老扬州人”曾经生活在这里。昨天,两座陶井出土再次佐证了这个论断。

    千年陶井重见天日

    千年前的某天,广陵古城的郊区,一口新的陶井铸造成功,被放到新打好的古井中。这口古井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扬州人。然而随着朝代的更替,人口的迁徙,这口古井被废弃了。

    2009年10月9日,考古人员在沈家山墓葬群进行考古的时候,突然挖掘机碰到一块土非常松软,考古人员拿着洛阳铲一探,探上了一铲黑泥。是古墓葬?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一口厚约3厘米、直径80厘米的汉代陶井出现在考古人员的面前。千年的古井在历经了历史的尘封后,再次得以重见天日。

    记者注意到,该陶井圈腰部略大,上部和下部略小,呈弧状。陶圈外壁有粗细绳纹,内壁为素面,通体颜色为灰色。在陶井壁上,还有四个相互对称的圆孔。专家表示,根据出土的情况,初步可以判定该陶井的年代在六朝以前。在该井的东侧,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口陶井,不过直径比该井小一点。目前两口陶井都在清理中。

    沈家山下藏有古遗迹

    沈家山为何屡现古代扬州人生活需要的陶井?原来在历史上,沈家山曾经是扬州城外的郊区。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所长告诉记者,在汉代,沈家山一带位于广陵古城的边缘,因此有古代扬州人在这里生活,同时连续出土了两座陶井也印证了这一点。他们生活的年代大约在汉代前后至唐代早期。

    在沈家山墓葬群的发掘中,不断出土的汉代瓦当、古陶井以及一些汉带早期的陶片,也为专家和史料的说法提供了物证。

    “监造城砖”给沈家山再添神秘

    昨天,挖掘机正在工地上挖掘,突然一块城砖出现在考古队员面前。墓地怎么会有城砖,是城墙上的还是古代人用城墙砖修墓?

    在历史上,城砖上通常标有年代、季节,有时也会有窑户和工匠的名字,这些都是城砖的“墓志铭”。昨天出土的城砖,整块砖头呈现出一种不规则形状,应该是在烧制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在城砖上,可以清晰辨认出“运、监造”等字样,包括难以辨认的几个字,整块城砖上共有6个字。

    这块烧坏的城砖应该没有砌在城墙上,那么这块城砖为什么被丢到墓地中来?难道沈家山附近还有城砖烧制的场所?这些都让这块城砖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来源:扬州日报 周莹)

关键字: 内容标签:扬州,重见天日,遗迹,藏着,千年,沈家山
下一篇:赫塔·米勒凭什么获奖 诺贝尔文学奖像一场游戏?||上一篇:中国世界非遗数急剧膨胀 非遗“身价”打折?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