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中国第一家谱"《孔子世家谱》扩容亮相(4)

编辑:秋痕 来源:北京青年报
 
境外孔子后裔

    入谱者韩国最多

    曲阜孔子博物院孔府文物档案馆收藏的一本1915年《居住朝鲜孔氏族人世系草稿》中,有“文宣王(孔子)五十四世孙孔绍,元顺帝时以翰林学士陪鲁国长公主下嫁于高丽恭愍王始来东国,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这样的记载。根据这一记载可以发现,现在居住在韩国的孔子后裔祖先孔绍是在元顺帝(1333-1368年)时期东渡高丽,并担任官职的。

    根据另一份由韩国孔子后裔修订的1996年版《曲阜孔氏世谱》(韩国后裔族谱)统计,现在居住在韩国的孔子后裔已有8万多人。

    这两份史料能够前后呼应,并能与民国时期修订的《孔子世家谱》相衔接,为现居韩国的孔子后裔续入世家谱提供了史料依据。这8万多韩国孔子后裔中,已有5万人被录入了第五次修订的《孔子世家谱》,在目前入谱的境外孔子后裔中是人数最多的。

    修谱·幕后

    修谱曾被

    误认为传销

    《孔子世家谱》第五次续修工作在1996年启动。

    ■主修人孙德墉曾亲赴台湾

    取得“末代衍圣公”授权

    据孔德墉介绍,1987年,时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会长的谷牧副总理和会长匡亚明向孔子后裔建议,历朝历代《孔子世家谱》都有续修之先例,当今社会不应断修。

    应各方的要求并经和族人商议,当时已70多岁的香港商界人士孔德墉开始承担起组织《孔子世家谱》第五次续修的重任。1998年,他在香港注册了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50多个续修机构,收集族人资料。

    由于历代修谱之事均由“衍圣公”主持,但身居台北的“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当时年事已高且不便修谱,孔德墉曾亲赴台湾取得了他的授权后,再由他代行修谱之事。

    ■入谱农村每丁交五元

    城市每丁则需交十元

    但想完成《孔子世家谱》的续修又谈何容易。“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族人和社会上一些人的不理解,家谱续修协会工作人员在寻访孔氏族人过程中,没少吃白眼与闭门羹。”孔德墉说,有人认为“修家谱是封建糟粕,不应该死灰复燃”。“也有一些族人不相信我们,至今仍以姓孔为耻,对孔子持有扭曲的看法。”

    此次修谱前后共投入编撰资金1300多万元,其中孔德墉个人出资近800万,300多万为其他捐赠,还有170余万元为入谱的孔子后裔交纳的入谱费。为了筹集修谱所需经费,入谱农村每丁需交5元、城市每丁需交10元钱。这也让许多族人怀疑这是在打着修谱旗号骗钱敛财。甚至有人说:“你们凭什么代表孔氏修谱,肯定是骗子、在搞传销……”

    上海有所大学的一名教授,也是孔子后裔,当请他入谱时,他就极力拒绝:“都什么时代了,还搞这个。”

    2000年,获悉江苏泰兴有孔氏后人聚居,续修工作协会办公室主任孔德宏前往当地孔氏较有名望的人家拜访,结果门都不让进。

    2006年春天,有人打电话到协会,一听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叫孔德威,诧异道:“你还在啊,我听说你们被公安局抓走了啊!?”

    根据孙德墉这么多年的修谱经历,他感觉,农村中的孔子后裔和海外华人中的孔子后裔的入谱热情是最高的。相比之下,倒是国内城市中的一些白领阶层对入谱热情较低。

关键字: 内容标签:孔子,家谱,扩容,中国,世家,亮相
下一篇:毛新宇:我的荣誉是沾了爷爷的光 觉得压力很大(1)||上一篇:江西上栗发现佛教曹洞宗第七代宗师福闽禅师墓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