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谱已不存世
据了解,《孔子世家谱》原为手抄本,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首次刻版印刷。明朝时,《孔子世家谱》形成“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之定约。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个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中国第一家”的谱牒,历史上只大修过四次,分别在明朝天启年间、清朝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和民国年间。家谱历代编修,皆由衍圣公主持,孔氏杰出代表参与,如康熙谱就由《桃花扇》作者、清代著名戏曲家孔尚任担任主修。如今,明代家谱已不存世,清康熙年间家谱共收孔子后裔近2万人,乾隆年间家谱为10万多人。
《孔子世家谱》第四次大修,也是最近一次大修,是在民国时期,由孔德成主持编修,始于1930年,成于1937年,当时收录56万人,称为“民国谱”。
家谱·链接
■“家谱网”孔氏专区上线
昨天,在全球著名家族网站“家谱网”于当日推出的孔氏专区kong.jiapu.com中,详细介绍了最新颁布的《孔子世家谱》名册目录,宗房派支的细分,孔氏家族后裔迁徙、分布情况及家谱编修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孔子在世子嗣中,以第68代的“传”字辈最长,第83代的“念”字辈最幼。孔子家谱辈分表也可在“家谱网”孔氏专区中查到。作为《孔子世家谱》的对照,网友还可免费在线浏览民国版孔子家谱。
为更好地保护这份珍贵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续修工作协会在续谱的同时,对家谱进行了“数字化”保存。目前孔子家族民国谱的所有资料已经录入数据库,而此次新入谱的已经部分录入。
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拥有寻根、育人、血肉联情等功能,历来被古人所看重。然而,近几十年,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少家族的家谱丢失;改革开放后,随着观念改变,人们对家谱的看法也发生了转变,有关家谱的研究开始兴起。不少普通人开始寻找自己家族的起源和历史。
关键字: 内容标签:孔子,家谱,扩容,中国,世家,亮相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