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中国文化展魅力:花放四海相争艳(6)

编辑:秋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帷幕徐启,灯光打亮,在2009年的世界舞台上,中国已然挺立。 
  转身回望,60年前那个灿烂午后,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一句,铿锵有力;这一句,气贯长虹;这一句,让曾经国运彷徨、民生凋敝的中国为之沸腾。
  也是那一年,毛泽东预言般地描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光明未来。
  “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苍生有幸,攀岩援树之手在奠基了零公里碑石以后,终于握住了智慧之剑。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60年过去,伟人当年的预言早已成为令亿万中国人自豪、令世界为之瞩目的现实。
  中国,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走在文明进步的大路上,与世界一起祈望和平与发展。
  中国文化则犹如一棵枝叶繁茂的精神大树,蓬勃生长着生生不息的中国梦想和民族希望。
  容我们乐观地回首。
  这60年是新中国文化事业放飞梦想、硕果累累的60年:“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有了开始,即便梦想千年,也新意盎然。
  急公好义、有胆有识的农民英雄朱老忠来了,高喊着“为了祖国,向我开炮”的英雄战士王成来了,唱支山歌给党听的翻身农奴才旦卓玛来了,颂扬中国革命长征壮举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长征组歌》来了……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肯定自我、追求自由的“朦胧诗”来了,轻声吟唱着《乡恋》的李谷一来了,芙蓉镇上勤劳美丽的胡玉音来了,反映劳资关系的《外来妹》来了……
  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充满艺术张力的“意识流”小说来了,宣扬革命和斗争精神的“新古典主义”画派来了,让“草根”变明星的“快乐女声”来了,视觉震撼的好莱坞大片来了……
  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60年里,中国文化从封闭、单一走向开放、多元。
  当然,我们也在现实地记录,这60年并非一帆风顺。“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也曾让文化领域万马齐喑。
  但所幸的是,经过浩劫洗礼后的中国文化更加包容和坚韧。
  如今的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融入世界文化的每一波浪潮中。
  你看,好莱坞大片《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在中国举办全球同步首映,法国顶级奢侈品品牌“夏奈尔”在上海用磁悬浮列车发布最新时装……
  同时,中国文化也在国门大开之后逐渐走向世界。
  一部《红高粱》让张艺谋和中国电影叩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从此,他领军的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穿着锦绣的礼服频繁出没于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电影节的颁奖舞台。
  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刚柔并济的中国功夫经成龙、李连杰等功夫巨星们在大银幕上演绎后,世界各国的人们开始在演练拳脚中领悟中国的“精、气、神”。
  国粹京剧经过几代京剧表演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已经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占据了应有的地位。
  上世纪80年代,针灸术的神奇疗效震惊美国,之后迅速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医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了解并认可。
  宋祖英一曲《茉莉花》唱醉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中法文化年”、美国“中国文化节”、“中华文化非洲行”、荷兰“中国文化节”等一系列大型对外文化活动让中华文化向世界散发着她的魅力和热忱。
  …… 
  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总裁迈克尔·凯撒说,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如同一阵清新之风。
  其实,这股风不只是清新的,而且是和煦的。当经济全球化的急促脚步与“文明冲突”的焦灼相伴而来时,是中国人驭风而至奏响了“和谐世界”的黄钟大吕……
  对此,《纽约时报》的评论恰如其分,“‘和谐’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今天,当这股和煦的中国风轻拂世界时,让每个中华儿女感到骄傲和欣慰。
  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注定不平常。
  因此,60年后的这一天同样会不平常。
  每一年的这一天,我们都要纪念和总结。
  不是因为结束,而是因为开始! 
    人民日报记者  吴月辉

关键字: 内容标签:海相,争艳,中国文化,魅力,花放四
下一篇:山东曲阜举行《孔子世家谱》续修告成颁谱大典(2)||上一篇:山东曲阜举行《孔子世家谱》续修告成颁谱大典(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