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重庆巴南400年古道见证了渝黔贸易的繁荣(3)

编辑:秋痕 来源:重庆晚报
 
交通要道设武装关卡

    天星寺镇芙蓉村为什么出现密集的条石古道和石制关卡?记者深入探访。

    姚述鑫说,天星寺镇地形地貌非常独特。从卫星地图上看,天星寺镇就是一长方形半岛,三面临崖,斜卡在南川、贵州道真县与重庆主城间。当地人称其为天井坪。据测量,天井坪长约30公里、宽约3公里,步行上下单面约需1.5小时。

    天井坪独特的地形,成就了其咽喉地位。姚述鑫说,云南、贵州经南川终抵重庆的货商,须经天井坪。芙蓉村84岁的李德祥回忆,直到解放初,每天都有赶猪运盐者从南边上到天井坪,宿一夜后继续朝重庆赶。

    老人指出,至今天星寺镇街附近,仍有拴牛坪、货仓等遗迹。当时牛羊、盐巴、布匹、茶叶等畜物,从贵州运到重庆交售,似流水不断。那时的天井坪石板路,就相当于今天高速公路。

    姚述鑫说,由于天井坪紧连大山,匪患不断,于是地方武装设立关卡,安境保民。解放后,道路改善,条石路才逐渐由通衢大道沦为乡野小径,关卡随之废弃。

    古道沿线昔日很繁华

    天星寺老街古条石路、店铺、戏楼等仍在。当地老人说,解放前街上点长明灯,通宵灯红酒绿,人喊马嘶。渝黔要冲的昔日繁华,今仍依稀可数。

    夕阳古道边有一天心寺,上中下三重殿,占地10余亩。庙内环抱6米的银杏参天,据石刻记载显示,该庙住持定荧法师,曾任四川省佛协主席。姚述鑫说,解放前天心寺与华岩寺、罗汉寺和慈云寺并称重庆四大庙。

    古道沿线百年以上院落多处,墙高门阔。清朝后期的廖氏四兄弟,在外做官、经商,豪宅沿夕阳古道绵延约一公里。至今基本保存的廖海棠的住宅,雕龙刻凤,院落三重,大小7个天井,花厅里“寿堂”、“碧玉莲池”等字样和遗迹至今可数。姚述鑫说,海棠溪渡口,就是廖家兄弟开设。

    石河社小桥边有一座清同治年间的四层石塔,名“焚字塔”,意即不乱丢字书,尊读书人之意。姚述鑫说,该塔是一道士为师雪恨,报复一忘恩负义的姜姓地主所建。当地有“桥是弯弓塔是箭,射死姜家翰林院”的传说。

    古道历史至少有400年

    当地人都说,晴空万里时,站在天井坪南望,数过去第七座山就是南川的金佛山,北望第一座山则是樵坪山。樵坪山过了,就要到重庆城了。

    姚述鑫说,早上7点从天井坪出发,步行,下午两点就能赶到南岸海棠溪渡口。解放前,滇、黔货商抵达天井坪后,一般会休息一晚,次日早晨出发。他们进城要么选择“天井坪—惠民—长生桥—黄葛古道—海棠溪—朝天门”一线,要么选走“天井坪—南彭—界石—南泉—鱼洞”一线。

    重庆已有三千年历史,夕阳古道究竟成于何时?翻遍各版本《巴县志》等古籍,没发现相关记载。巴南区文管所所长黎明推断,依据夕阳古道边天心寺建于明崇祯年间的记载,可推断古道修建至少不晚于明末,算来至少已400年历史。至于夕阳古道如何得名?目前尚无法考证。

    从南岸四公里立交上道,可从茶园下高速公路,经惠民抵天星寺镇,或者从高速路南彭下,经碑垭,达天星寺镇,约需1.5小时。天井坪海拔700余米,顶上开阔平坦,山高水清,林密气新,盛产优质水稻、无公害蔬菜、雪梨、花椒和花卉等。坪上有两座湖面近200亩的水库。另外,藏于深闺的天心寺传说很灵验。坪上有一定食宿供应能力。

关键字: 内容标签:巴南,重庆,古道,繁荣,见证,贸易
下一篇:“疯狂粉丝”杨丽娟案的标本意义||上一篇:中国文化展魅力:花放四海相争艳(5)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