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去仙居访仙踪觅龙迹

编辑:Jina 来源:民主与法制日报
 
浙江仙居历史悠久。东晋穆帝永和三年,仙居立县,名乐安。隋、唐间几经废置,五代后唐年间因治理盂溪水患,乐安县改名永安县,希望以此永保平安。北宋景德年间,宋真宗下诏改“永安”为“仙居”。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仙居这个有仙有龙的地方,且又有大宋天子“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的这份“龙”证,因此即便是没有那份虚无缥缈、亦真亦幻的鹤莲仙气神韵,也应该有一份与“仙居”名号相符的山水风光吧。我抱着这样的想法去了仙居。
  在仙居圆一个神仙梦
  仙居,顾名思义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因此,便有了许多扑朔迷离的风物景致及历史人文,如至今尚未破译的蝌蚪文、汉代朱溪岩画、石柱灯、龙型古街等等,但最令人感叹的还是神仙居。
  云在前奔涌聚散、飘逸,雾从四面八方而来,行走在群山、峻岭、幽谷、秀林之中,感觉就像是穿越在一个白日梦境之中。恍惚的仿佛不仅仅是自己的思绪,似乎还有在鸟鸣声中叮咚而去的溪流声以及袅绕在鼻端心头的花香诗意。一栋云雾缥缈、彩带缠绕的石牌坊,就像是飞架在人间与仙境之间的一座彩桥,跨过去,不是神仙的我也有一份神仙的感觉,飘飘然而心动欲飞。
  仙居的一山一水、一崖一洞,或一石一峰都透着一股空灵、仙逸之气。人走在积满青苔的山涧小路上,如同踩在柔软的地毯上一般。雾渐渐地散去,沐浴在晨辉之中的神仙居,就像是一位刚刚出浴未施粉黛的美人,清新而妖娆。
  江南第一书院:桐江书院
  神仙居人自古重教兴学、传道授业的义学私塾源远流长,最有名的即为有“江南第一书院”之誉的桐江书院。
  桐江书院位于今皤滩乡山下村与板桥村之间,前有鼎山叠翠,后有溪水萦回,东有鉴湖烟柳,西可登临道渊山,环境清幽、钟灵毓秀。整个书院分前后两个院落,前院是学堂和书房,学堂内高挂孔子的画像,后院为露天古戏台和道渊庄古宅。午后的书院,周遭一片寂静。阳光斜斜地投映在书院湿淋淋的青石板上,浮泛而起的光泽就像是书院千年前的一个梦晕,迷离而斑斓。
  宋乾道年间,晚唐诗人方干的第八代孙方斫“卓然屹立于众醉独醒之”,潜心钻研儒家六部经典,为谋求一方“东南学者表正之师”之地,传播儒学,以经学鸣世,教育乡间子弟,他独立创办了义学(即免费私塾)——桐江书院。书院创办后,名闻遐迩,“四方之学士方人,负笈从游者尝踵相接。”门生中人才辈出。朱熹在仙居任职期间拜会这位良师,两人同是道学名家,相见恨晚,且“不胜欢慕”。为“嘉其德”,朱熹将自己的儿子也送到了方斫的门下就学,一时学子趋之若鹜,江南第一书院之名鹊起。 
  “人之初,性本善……”一阵幼稚的童声,从后院的书房内传来。透过那一张张或蹙眉沉思、或左顾右盼的脸,旧时学子那份勤学苦读的情景仿佛可见……
  大胜之地皤滩古镇
  “皤滩囿万山中,壁峭岩廛,万壑争流”,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再加上朱姆溪、万竹溪、九都坑溪、黄榆坑溪、永安溪五溪交汇,让皤滩拥有了一份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这种优势对那些相信风水命理的商贾来说就是一份难得的好风水,一个能确保财源“大胜”之地。
  皤滩古镇原是永安溪中游的一块溪滩,因滩上铺满白色的鹅卵石,而被当地人称作“白滩”。在东晋时期,皤滩已成为永安溪流域一个人口较多的村落。随着隋朝第一个固定的渡口——白滩渡的诞生,生活在滩边的居民们便开始用木头和石块在渡口搭起一个个简陋的摊铺,做起了过往渡客的小买卖,发展到唐代已逐渐形成不定期的早市与晚市。由于这些居民每天早上将铺子搬出来,晚上又将铺子搬回去,因此“白滩”又成了名副其实的“搬滩”。就在这看似烦人的搬来复去中,一个繁华商埠的雏形在“搬滩”中渐渐地形成了。历经唐、宋、元、明、清,皤滩已成为东南沿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商埠中心,同时一条长三华里、由鹅卵石铺成的龙形商贸街也逐渐露出了它的那份龙气与富态。
  夜漂永安溪
  永安溪是仙居的母亲河,源于仙居与缙云县交界的天堂尖,横贯县境一百多公里后在临海城西的三江村与天台始丰溪汇合注入灵江。
  永安溪幽谷溪流,清澈见底,终年不枯。溪江两岸,石仓鳞次栉比。所谓石仓就是山石的仓库,自宋代始,经历代人工开采石料而形成,因为这里的山石细密坚硬,在早些所年代,修筑城墙、造桥铺路、建屋盖房,近者十余里,远者百余里,都到这里来取石料。
  黄昏的永安溪漂流码头,溪水碧透如镜,一百多张竹筏在夕阳晚霞的映照下依青山一字排开。一张小小的竹筏承载着的是一份由惊心动魄到平坦安稳的过程。“小小竹筏溪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筏走景移,或如履平地或急穿险滩。过了“狮子迎宾”,当竹筏驶近“糖葫芦山”的时候,船老大在竹筏上挂起了红灯笼。这时,我们才发现夜幕已经低垂,而一轮如水的满月已高挂在了湛蓝如洗的天空中。微风掠过,远处灯火阑珊,丝竹隐隐,近端山影婆娑,柔橹如梦,不一会,溪边、船上的红灯笼亮了起来,明净的天空,圆圆的月亮,红红的灯笼,旺旺的篝火,永安溪变得百媚千姿而有些暧昧了。在如此的情调和气氛中,让自己醉一回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在这天与地、人与水、灯与月、酒与乐的夜色里,无论是躺在古老的夜色里怀想,或对酒当歌、激扬文字,或豪饮或小酌,最后的答案都是一样,那就是醉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仙居,访仙踪觅龙迹
下一篇:“世界最长家谱”孔子家谱续修||上一篇:孔德成获聘担任孔子研究院永久荣誉院长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