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市素有“地下历史博物馆”之称,其辖区内的河溶镇更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楚墓汉冢保存完好,赵湖村就是该镇19个村庄之一。
8月18日下午,记者乘坐采访车前往赵湖村,在路边询问具体位置时,一位正准备下地喷农药的中年汉子告诉记者,前方不远处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就是赵湖村村委会所在地,在看过车身上的“三峡晚报”字样后,他反问了一句,“你们是来采访那个盗墓案的吧?那地方很好找,你们往前走,看到一个比周围高的山坡,那里就是了。”
几分钟后,记者来到了赵湖村村委会所在地,这里住着不少住户,绿意盎然,地势比四周明显高一些,村边一条河流正缓缓流淌,对不久前发生的盗墓事件,村民们大多避而不谈。
今年5月,当阳警方接到群众举报,称赵湖村有人盗窃古墓,由于村子属于文物保护区,有一个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墓群。盗墓案一旦发生,事件非同小可,接到举报后,公安部门十分重视,当即成立了破案专班,但古墓相对分散且面积比较大,而盗墓时间、地点难以确定,因此,专班决定暂不惊动犯罪嫌疑人,发动群众搜集线索。
村里有人房内挖坑运土
时隔数月,一个举报电话打进刑警大队,7月15日,有群众举报,该村二组居民谢某某近期行动有些奇怪,他在自家房子边加建了个小房子,最近还从里面挖了些土出来堆在屋外。
谢某某的举动引起了民警的怀疑,当天,民警对谢家进行了调查,结果在其加建的还没封顶的房子里发现了一个坑,“当时已经挖了一米多深。”当阳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张显峰向记者介绍,经过现场勘察、搜查,在谢家发现了包括洛阳铲、钢钎在内的盗墓专用工具等。
18日下午,记者几经打探找到了谢家,这是一套带院子的独立住宅,加上院子的面积约有数百平方米,其中的一间房子明显为新建,残砖碎片还遗落在现场,明显有土回填过的痕迹。
谢某某被传唤至警局,经过审讯,案情越来越清晰。在今年6月的一天,谢某某伙同该村另外三位村民郑某、陈某、李某,在离他家几百米远的一块黄豆地里,盗掘了一个春秋时期楚国贵族墓,并挖到了三件青铜器。
案发前夕,谢某某等人预谋盗掘古墓,事先自制、购买了洛阳铲、铁锹、钢钎等作案工具。后利用钢钎在田间地头试探性地探测,若钢钎接触到文物,持钎人会感觉到地下有异物。
确定地下存在文物后,案发当日,4人用洛阳铲、铁锹挖地近2米深,掘到三件文物后由谢某某带回家中藏匿,事后,再由他联系买家设法变卖。
三件二级文物现身当阳城区
案发后第二天,郑某迫于压力投案自首,民警随即对在逃的陈某和李某展开追捕,在远赴湖南、荆州等地进行调查后,8月13日,两人在厦门落网。
犯罪嫌疑人抓住了,被盗挖的三件青铜器去了哪儿呢?民警调查了解到,三件青铜器通过当阳一个姓郑的男子介绍,以17万的价格卖给了宜昌的一个买家。
7月31日,得知风声已躲了起来的介绍人郑某某在河溶落网,这时民警发现,其实所谓的宜昌买家,只是他的托词,其实是他自己暗中买下三件青铜器,眼下正藏在一位亲戚家中,还没来得及卖出去。
主要嫌犯落网不久,3件精美的青铜器被追了回来,这3件鼎、盏和簠的青铜器均为春秋时期楚国贵族家的日用品,被作为楚国贵族的随葬品。
“我们民警都没近身接触过文物,当时追回文物时,大家都很兴奋,有的还在猜测值多少钱,”民警告诉记者,经省文物部门鉴定,三件文物均为国家二级文物,是春秋时期楚国贵族的陪葬品,距现在已有2000多年历史,系无价之宝,价值不可估算。
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当中。
记者在看守所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我当时要是不去就好了”
盗墓案的现形,始于赵湖村二组村民谢某某在家挖土的反常举动,昨日下午,记者在当阳市看守所见到了犯罪嫌疑人谢某某,对自己的举动,他一再表示:“后悔,当时要是不去就好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当阳,楚国,青铜器,湖北,三件,贵族,墓遭盗挖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