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尸居然栩栩如生,仿佛安详地沉睡一般,而一遇空气,却马上加速开始腐烂。这看似荒诞、神奇而又怪异的现象,是因为口含宝珠还是特制木棺隔离了空气?一直是常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虽然这样的故事常常出现于武侠、科幻小说之中,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极其罕见,而一位扬州人,却在扬州地区亲眼目睹了这神奇的一幕!他叫丁恩明,今年45岁。而34年前那一次神奇的经历,却一直像个谜一样缠绕在他的心头。
翻地翻出三口古棺
1972年,丁恩明还只是个11岁的孩子,家住仪征市刘集公社盘古村代巷组。那年冬天,丁恩明的父亲、叔叔等五六个人负责全村的土地方整化任务,活泼好动的丁恩明也总跟着大人们一起挖土填坑。这一天,大人们仍像往常一样在地里辛勤地劳作着,突然叔叔的锄头敲到一块硬硬的东西,并发出咕隆一声响。“有棺材!”一位村民突然高声喊了起来。这一喊不要紧,却一下子把丁恩明和几乎全村所有处在农闲状态下的乡亲们,都吸引了过来。于是,人们开始齐心协力往下挖了不到
老者肉体保存完好,神情仿佛睡觉
当打开第二口棺材后,开棺的人不禁全身一抖!而旁边围观的乡亲们赶紧走近一瞧,“嘘——”都不禁张大了嘴巴,却又不敢发出太大的声响,仿佛害怕惊醒了棺内老者,因为她的肉身保存得太好了!据丁恩明回忆,老人是个老太太,从穿着打扮和灵服保存的良好度看,老人大约是清末人士,去世时大概60多岁的光景,全身平躺、双手轻轻地放在胸前,面目表情非常安详,头发也保存完好。大概过了七八分钟,人们才从惊恐的状态中恢复过来。一个胆大的村民,跳下棺材坑,用手轻轻的捏按老人的皮肤,居然还保持一定的弹性!人群中不免又发出一片惊叹。这个村民稳了稳自己的心绪,将手伸进了老者的口中,希望如祖辈们传说的那样,能从她口里抠出一块绝世美玉,以解释尸体不腐之谜。令大伙遗憾的是,老者口里并没有任何东西。而在棺材里,却发现了一些不明的液体,尸体就泡在这些液体中!
尸体离开棺材开始迅速腐烂
老人尸体百年不腐的谜团,让乡亲们又不肯轻易放弃。于是,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用几根结实的草绳搓在一起,套在老人的身上,将她从棺材里拉了出来。这时候,胆小的人们,早已散去,但仍有不少人围在尸体旁边,想探个究竟,然而看来看去,仍没发现任何玄机。村里人还叫来了很有学问的“知青”,但他们同样也不知所以然。就在这时候,更令大家惊叹的事情出现了!本来在棺内保存完好的尸体,从棺材内拖出来后,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尸体居然开始迅速腐烂,其速度远远快过正常速度!善良的乡亲们,带着对死者的尊重和愧疚,迅速又将尸体运回棺材内,盖上盖重新埋上土,希望老者安息。只将棺材内的珍珠、金钗等物品取了出来。后来,这些出土文物,被村里的知青们送到了扬州博物馆。丁恩明告诉记者,后来他多次去扬州博物馆参观,却没有发现当时他们送去的东西,可见年代可能并不久远。“但老太太的尸体保存的环境被破坏了,这么一折腾怕是肯定腐烂了。” 丁恩明说,现在那一带早已成了水稻田,怕是永远也找不到老人的埋葬地点了。
不腐之谜的“谜底”
事情虽然已过去了30多年,但这一奇特的经历却时常在丁恩明脑海中浮现。但令丁恩明想不通的是,老人的尸体为什么百年不腐而出棺后却迅速腐烂呢?是当地的丘陵地貌、是棺材内不明的液体还是偶然的因素造成?在正常情况下,人死亡之后,细胞逐渐失去活力,在自身水解酶的作用下发生分解溶化,这也就是所谓的自溶过程。然后就是腐败细菌的侵袭,通过腐败细菌的分解,最终人体就变为一具白骨。但历史上,世界各地均发现过多起尸体多年不腐的案例,比较著名的包括“香山老人”、“明朝人杨福信”、“伦巴尔特8226;劳扎丽亚的女童”等等,时间最长的有好几百年。目前,对尸体不腐的原因,科学界也没有明确解释,多是猜测,原因大致可包括以下几种:尸体保存的环境极端干燥;墓室的结构特殊,如用浇浆法给棺材包裹上了一个结实的密封层,保证恒温、缺氧,细菌没法繁殖等等。但记者咨询了有关专家后了解,扬州地区不符合尸体不腐的自然条件,而从丁恩明的描述中可见,墓室也并不复杂,唯一的解释可能就是那不明的液体。从液体保存百年不渗漏可看出,棺材的密封性的确很好。仪征地区河道纵横,地下水位较高,在100年的时间里,地下水多少会一点点地渗透进去,形成棺液。而在此之前,因为墓室密封缺氧,尸体腐败已经停止,后来棺液的浸泡恰恰帮助它保持了湿润。古尸的形成大多出于偶然。在江南,棺材密封做得稍不到位,或者渗入的水不够干净,带入了细菌,都不可能保存尸体。而正是封闭的环境与干净的地下水,才造就了她的不腐之身。
后记
丁恩明告诉记者,从那件事后,他对考古发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扬州不论哪里有了新的古墓出土,他都会跑到现场去看看。“而现在想想,那时候我们都太愚昧无知。”丁恩明说,在科技条件没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单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就匆忙打开棺材,是导致尸体迅速腐烂的重要原因。“如果放在今天,尸体不腐之谜也许会给后人的研究带来更深的价值。” 丁恩明说。但现在什么都晚了,但通过这件事却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不能保护好先人留下的东西,不妨就把它们永远作为一个谜,保存在地下,而千万不要为了自己的私欲去破坏它。 “只有这样才能给后人留下更多的东西。”丁恩明说。也只有这样,才是对历史文化遗产最大的尊重。
作者:陈珂
扬州晚报
关键字: 内容标签:腐肉,亲见,十年前,男孩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