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琪还对记者说:以前这套影印版的《四库全书》在全疆只有自治区图书馆和新疆大学图书馆里能见到,而现在在吐鲁番图书馆里也能看到了。所以无论丛书的自身价值上还是丰富吐鲁番图书馆馆藏来说,这部四库全书都是名符其实的“镇馆之宝”。
有资料介绍,《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清乾隆皇帝为了建立文化功业,加强思想统治,推行“寓禁于征”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于1773年发圣谕开始编篡《四库全书》,至1793年始告全部完成,总计参与人员4200余人。它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经部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史部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子部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总共44大类。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四库全书》乃我国古籍之集大成,它共收录文献书籍3503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分装36000余册,约计10亿字。由于七部成书时间、抄写人员及抽补之不同,故各部存书总数也各不相同,如文津阁藏本,则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对于《四库全书》的评价,大多认为:其缺失(1)所收书籍偏而不全(2)“寓禁於毁”,致书毁亡;其优点(1)目录完整(2)分类完善(3)求书辑佚,保存文献。
《四库全书》流传至今,也可谓是历尽沧桑。文源阁本毁与八国联军;文宗阁本、文汇阁本毁于太平天国战火;文澜阁本在太平天国时也散失殆尽,后经公、私收购抄补大部分恢复,现藏浙江图书馆;文渊阁本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文溯阁本现藏甘肃图书馆;文津阁本现藏北京图书馆。近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续修四库全书》的编撰、出版,也必将如同《四库全书》一样,成为人类文化史上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四库全书》最大的功效就是保存典籍、传承文化,为学者的研究提供完整的文献资料。历史上文献典籍的流传和保存,有这样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单本的图书,零散的著述,往往容易散失亡佚;而凡是编纂或汇刻为一部大书的,则比较容易保存和流传下来。《四库全书》正是这样一部大书。据了解,吐鲁番图书馆这套《四库全书》只供读者翻阅查看,不对外借阅。
作者:刘强
关键字: 内容标签:吐鲁番,四库全书,图书馆,馆之宝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