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责任重于荣耀 回眸中国22年的"申遗"之路(组图)

编辑:秋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北京故宫
 

 
避暑山庄
 

 
布达拉宫
 
与改革开放同步

    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与国家的改革开放同步。1985年春天,侯仁之等4位全国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提出,我国应“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同年11月,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推动了中国的世界遗产走向世界。

    1987年,我国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世界遗产的申报项目。同年12月11日,在第十一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我国的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泰山、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和敦煌莫高窟首次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迈出了我国世界遗产事业与世界接轨,对外开放的新步伐。然而,在当时,大多数中国人还不清楚这究竟有何重要意义?

    当天,只有《人民日报》在头版右上方刊登了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提出文物工作的任务和方针是“加强保护,改善管理,搞好改革,充分发挥文物的作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贡献”。这天及其后数月,国内各大媒体对中国首次申遗成功都未进行报道。直到10年之后的1998年5月25日,才报道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6项遗产的“世界遗产证书”、“中国世界遗产标牌”的颁发仪式。两年后,首次中国世界遗产地工作会议在苏州召开,标志着中国世界遗产事业的全面展开。其后,随着世界遗产的金苹果频频落入中国,世界遗产在中国日益深入人心。如今,对于国人,世界遗产不再是陌生的词语,它已经走进大众的生活,甚至深刻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 内容标签:荣耀,组图,之路,重于,中国,回眸,申遗,责任
下一篇:四川不可移动文物共54200处 数量居全国第三位||上一篇:梁文道:梁启超曾预言上海办世博会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