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杨树绿荫如盖,枣树上结的枣挂满枝头,槐树上的槐花溢出淡淡的清香,一边是堆放的砖头、扔弃的破筐……这就是鲁迅《阿Q正传》的创作之处、鲁迅与周作人在北京的故居八道湾胡同11号现在的景象。
这个鲁迅当年借债买下的院子,在经历了多年的拆迁传言后终于迎来一个事实——贴在北京赵登禹路及八道湾胡同口的《北京市房屋拆迁公告》清晰地表示,搬迁门牌号包括八道湾11号,拆迁后这里将新建北京第35中学。早报记者 吴玉蓉 发自北京

八道湾11号的南门(正门)

最里面的红檐房间就是周作人当年住处

拆迁公告清晰地表示搬迁门牌号包括八道湾11号 早报记者 吴玉蓉 图

鲁迅与周作人在八道湾的留影
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接近赵登禹路北口,有一个小小的胡同,八道湾胡同。沿着这条窄小的胡同往里走,不足100米处拐个弯,就是八道湾11号。
无论是赵登禹路上戴着志愿者红袖章的老大妈们,还是小卖店里的生意人,都能熟悉地指出八道湾的具体位置。
1919年8月,鲁迅花3675元买下八道湾11号这座“三进的大院子”。在这里,他生活了三年多,写下了著名的《阿Q正传》,和母亲兄弟一起实现了大家庭的生活,同时在这里,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从此成为陌路。
不过,这个鲁迅当年借债买下的院子,目前正面临着事实上的拆迁。尽管这个院子曾经多次面临拆迁之虞,但却仍被顽强地保留下来,但这一回,它是否还会被保留下来呢?
贴在赵登禹路及八道湾胡同口的《北京市房屋拆迁公告》清晰地表示,自6月26日起至8月10日中午12时以前完成搬迁,搬迁门牌号包括八道湾11号。
院子没有任何保护
“这就是八道湾11号吗?就是以前鲁迅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吗?”昨天下午,走在这个院里的狭窄处,早报记者问迎面而来的一位年轻姑娘。
“就是这。”她面无表情,和早报记者擦身而过。
堆放的砖头、扔弃的破筐,靠着一间间的小房;床单、短袖、胸衣、裤衩……晾在一根根东拉西扯的绳子上。走进里面,看见的是一个破败、杂乱的院子,新搭建的房屋和老屋紧紧挨着,留出的小巷子人员还可以走动,基本上已经看不出原来四合院的样子。
几棵古老的树看上去颇有年头,杨树绿荫如盖,枣树上结的枣挂满枝头,槐树上的槐花溢出淡淡的清香。在这个炎热的季节,走在院子里,阴凉舒爽。
“和你想像中的很不一样吧?”因为热爱鲁迅而租住于此的龚博昨天对早报记者说,“官方认可的鲁迅故居是阜成门那里的,所以这里基本上没有任何保护。这也是机缘。”龚博说,前几个月他搬到这里时还没有要拆的说法。
1919年11月21日,鲁迅与周作人一家迁至八道湾11号的新宅。同年12月,鲁迅专程回绍兴,将母亲与妻子朱安以及周建人一家接来北京。漂泊多年后,一家人终于团聚在一起。
他指着前院左边的一处房屋对早报记者说,这就是鲁迅的书房,现在已经住进了人家。
正是在这间书房,鲁迅写出了《风波》、《故乡》等著名小说及大量杂文,出版了小说集《呐喊》等。在这些作品中,最著名的当数《阿Q正传》。
拆迁补偿每平方近3万
贴在胡同口的公告显示,本次拆迁涉及前公用胡同、八道湾胡同、西直门内大街和赵登禹路,涉及门牌号超过110个,其中包括八道湾11号。
“上述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及其附属物需要拆迁,各被拆迁的单位和居民应当依法服从城市建设的需要,自2009年6月26日起至2009年8月10日中午12时以前完成搬迁。”落款为北京市西城区房屋管理局。
据了解,这是西城区教委为教育用地项目进行的拆迁。2011年9月,全新的北京35中将在这里建成。
公告一旁还贴有“教育用地项目住宅房屋拆迁评估价款中基准价格的公示”。根据公示,拆迁区域内房屋的基准价格为每平方米23085元,标准房地产价格为每平方米24560元。
龚博说,照拆迁补偿款的计算方式,具体的拆迁补偿预计每平方米将近3万元。
不过,在这些公告上,已经写有“拆迁户坚决不走”“我们不搬”等字样,虽然已经被白纸给覆盖,但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你说,这点钱够什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太太一个人在家里忙着熬煮绿豆汤,她说,她一家三代人共6口都在这个院里住了多年,拿着这些钱并不能解决问题。
她介绍,在八道湾11号这个大院里,现在共住有四五十户人家。
在后院,还可以看见周作人一家当年所住的几间房。这几间房和其他房间明显不一样,门窗是全部连接透明的,接近落地飘窗,据说原来是日式拉门。
35中师生“情何以堪”
“下月要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呼吁一下,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把这个地方保留下来。”龚博正在联系其他网友,鲁迅或者周作人的粉丝,希望呼吁的声音能够大一些。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章建刚昨天对早报记者表示,他最反对的是先拆掉然后再建的保留方式,而对于八道湾11号他赞成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保留,比如把这个院作为新建筑里的一部分保留到新建设规划中。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张业松明确主张保留。他表示,“八道湾11号,某种程度上比西三条的鲁迅故居有更重要的历史地位。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文化传承,如果35中和师生们知道,他们的校园是建立在‘五四’文坛最重要的文物废墟之上,他们将情何以堪?”
不过,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顾晓鸣对此却有另外一种态度。“记忆有多种保留方式,遵循自然规律,让它自然生长。”
反对拆迁的北京鲁迅博物馆孙郁馆长说,他也是刚刚听到故居面临拆迁的说法,正在与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有关部门积极联系。
关键字: 内容标签:诞生地,将不,拆迁,八道,面临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