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证:请动植物专家参与
勘察完现场后,一行人又匆匆赶往什邡城区内的什邡博物馆,那里还有更多从此地发掘出来的文物。在一个5平方米的玻璃房里,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陶器,但大多和现场的相同,都只剩下了残片,有碗碟状的、龟壳状的,让人目不暇接。据专家介绍,本次挖掘出土了近千块文物残片,其中主要是陶器碎片。“比较珍贵的是,两件石斧、两件石锛和一件石砺。”考古人员告诉记者,石锛相当于现在的凿子,石砺就是古人的磨刀石,而文物中最为小巧可爱的便是陶质的纺轮。一元硬币大小,中心有孔,像一颗算盘珠,古人们把羊毛系在纺轮上,悬在空中的纺轮一转动,羊毛就会被拧成一股绳。
参与这次考古发掘的三星堆遗址文化站站长雷雨告诉记者,在上千件陶器残片中,有十几件陶器都有望恢复。“而其中一些器物,我们目前还不能判定它的材质。”雷雨拿出其中一件裂成两半的乳白色器物对记者说,从物件的磨损、形状等分析,它应该是“锛”(即凿子),“但是材质却不是陶,看上去像是象牙、或者动物骨头之类的。”雷雨表示,接下来还会邀请动植物专家参与研究。
关注:或许更早于三星堆
由于这次发掘的文物数量较大,时代较为久远,意义重大,川大教授与考古专家们在一些文物的认定上还存在大量的争议。在看完现场的陶器后,专家们在什邡市一宾馆内进行“秘密会议”,会商考证结果。
随后,在有什邡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参加的媒体见面会上,雷雨代表文物部门和专家们宣布:“在什邡城南新区一工地发现的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距今约5000年,与三星堆一期文化同期或者更早。是目前川西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遗址之一,文物部门将继续扩大发掘区域。”四川大学考古系教授宋治民表示:“这次的遗址处于川北岷江上游地区,是成都平原的过渡地带,在这里我们发现了最早的文化层,这个遗址的发现,将对三星堆一期文化来源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专家们同时表示,由于什邡地处川西高原和平原的交汇处,代表着蜀文化从川西高原向平原迁徙和传递的节点和线索。什邡的这一重大发现,是研究成都平原青铜文化来源的珍贵材料。
企业让步
在建项目暂停施工
记者从什邡市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遗址发现地是一个在建的大型工业项目,今年初施工时,发现了这个遗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工程暂时停止施工。今年5月,考古人员对探坑进行抢救性试掘时,竟发现了密密麻麻的各种陶器碎片,更有标志性的石斧、石锛和石砺等文物。
考古人员告诉记者,这次勘探出的遗址面积达1万平方米,目前仅发掘100多平方米,就已经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等重要文物。
同步播报
南部县发现明代斗拱建筑
据新华社电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文物普查小组工作人员日前发现了一处明代斗拱建筑——昌坪庙。该庙位于南部县大坪镇七一村5组,这是近年来南充地区发现的唯一明代斗拱建筑,其斗拱建造格调,在川北地区极为罕见。
昌坪庙坐东北向西南,位于大坪镇七一村一处矮山梁上,原建规模较大,由山门和前、中、后殿以及厢房组成,现存前殿、后殿和部分厢房,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其中,前殿为重檐歇山式抬梁结构,六架椽屋用四柱。后殿为单檐悬山式抬梁房架,六架椽屋用五柱。前檐、山墙施柱头铺作、转角铺作斗拱八朵。这种斗拱采用交错法,栌斗对角密排,斗上交叉的十字拱呈45度,横列左右的斗拱,自然连接。
关键字: 内容标签:什邡,遗址,源头,或为,探索,三星堆,文化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