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四号线穿越老北京皇家风光 慈禧奈何不了六郎庄(3)

编辑:秋痕 来源:北京青年报
 
探访得来的小故事——慈禧太后也奈何不了的“六郎庄”

    在西苑附近有个地方叫“六郎庄”很是有名,我去4号线探访,当地居民给我讲了一个关于六郎庄与慈禧太后的故事。

    六郎庄在明代时叫牛栏庄,是百姓开辟海淀湖田喂养耕牛的地方,这里的百姓一直过着宛如世外桃源的生活。清康熙年间,在清华园故址修建了皇家园林畅春园,在园西部建了一道桃花堤,为了与桃花堤名称相对应,借柳浪闻莺之名,将没有“文彩”的牛栏庄改叫了柳浪庄。可是当地百姓可不买清廷的账。他们借着华家屯更名为挂甲屯的因由,结合六郎挂甲的故事,遂将这柳浪庄的名字因谐音叫了六郎庄。

    六郎庄的名字就这样叫了200多年,不想到了清朝末年却惹出了事端。慈禧太后经常到颐和园里游玩,有一天她乘龙舟偶然看见了六郎庄,便问随行的太监那村子叫什么名字,随行太监告诉她叫六郎庄。慈禧听了心里就一激灵,她误以为是“六狼庄”了。故事听到这儿,您一定会问慈禧太后慌什么呀?原来慈禧太后是属羊的,狼会吃羊,慈禧太后心想:自己去颐和园常从这里经过,总是遇见“狼”,狼与羊相克,必是羊先亡呀!实在是不吉利。于是立即传旨:将“六郎庄”改为“吉祥庄”。慈禧的旨意传到六郎庄,村里的人都说我们这村子叫了几百年了,她的一句话就改了,我们才不听她的呢,仍是叫六郎庄。不久这事儿传到慈禧的耳朵里,她被气得差点儿昏过去,可又没有什么办法,从此再也不敢从六郎庄附近经过了。

    4号线穿越中国的“硅谷”——中关村

    4号线经过三个“村”——龙背村、中关村、魏公村。在这三个“村”中,中关村是最出名的。我去中关村探访,看到现在的中关村有宽大的马路、时尚的高楼,满街是“电子”、“计算机”的字眼。我这个电脑外行来到这里,仿佛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转了向。中关村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发展起来,那时这里首先建起了“电子一条街”,国内的一些知名媒体称其为“中国的硅谷”。1988年,中关村建成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21年的发展,如今中关村已经成为高科技园区的代名词。

    有人奇怪,中关村代表着科技前沿,怎么有这么个土名字呀?这里面还有些历史渊源。中关村一带过去是永定河故道,当地人称为“中湾儿”。因为这一带山清水秀,从明代起,宫里的太监们就开始在中关村一带购买“义地”,到清代这里已经形成了太监的墓葬地。年老出宫的孤苦太监就寄居在这里,他们生活上依靠富裕大太监的捐赠,平时则给埋葬在这里的太监扫墓上坟,烧香祈福。古代将太监多称为“中官”,因此这里又有了“中官儿”的地名。

    民国时期在西郊皇家园林基础上建起了清华和燕京两所大学。建国后,在制定北京总体规划时,将中关村这一带规划为首都的文教区。于是大批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汇聚这里。如果再叫“中官儿”,就不合适了,据说北师大校长陈垣先生提出改名“中关村”。

    到4号线国家图书馆站去看新白石桥

    我在查阅地铁4号线的资料时,曾看到一份地铁4号线车站命名公示方案,其中国家图书馆站的站名,曾经为是叫作“国家图书馆站”还是“白石桥站”进行过网上征求意见。

    在北京城如果问起白石桥这个地儿来,十个人有九个都知道,足见其知名度了。但是如果问起白石桥的桥,十个人有九个都不知道。因为白石桥太普通了,普通到它在这里站立了数个朝代而又默默无名。

    说实话如果不是这次去探访4号线,我还真不知道白石桥在哪儿。我坐车到了国家图书馆这一站,下车往南走。因为在我查阅的资料上说:“白石桥是中关村南大街横跨长河的桥梁,始建于金代,汉白玉桥身,故名。元至元二十九年建为白石闸桥。明代在桥西建有小白石桥,清代末年此桥可以通航行舟,民国年间整修白石桥路,将闸桥架设石梁,成为一座米黄色花岗石平桥。”

    我顺着马路很顺利地找到了长河。远远地看到河上与中关村南大街交汇处,果真有一个汉白玉石栏杆的桥梁,桥面很宽,与宽阔的中关村南大街一样宽。看到它我产生了疑问,因为资料上说:“白石桥长不足十米、宽仅数米。”应该不会这样宽。我找了个在这里遛弯的老人一问才知道,老白石桥修白颐路时已拆除了,这是重建的新桥,不过也称白石桥。

    回来的路上我在想,虽然老桥拆除了,但是我找到了白石桥的位置,也算收获吧。

    从皇室御园到动物园

    这次4号线,在动物园门前设有一站。准备去动物园的小朋友和家长一定乐了,节假日再也不用怕动物园附近“水深火热”的交通拥堵了。今年“五一”我带孩子去动物园玩。那天我们是坐公共汽车去的,路上那叫一个堵,从展览馆到动物园,一站地的距离竟走了半小时,当时我就期盼着地铁4号线快点通车吧。

    动物园估计大家常去,但是也许您会发现,北京的动物园怎么像是“皇家园林”?从古香古色的大门,再到大门里作为旅游服务中心的楼阁,还有院内不时出现的古典建筑,难不成北京动物园要建成“中式特色”?

    原来,北京动物园最早可不是动物园,而是明代的皇室御园。到了清乾隆十二年重修,取名乐善园。乾隆皇帝将此园赐给傅恒的三儿子福康安为其私人园邸,俗称三贝子花园。直到清末,将广善寺和慧安寺并入乐善园,筹办农事试验场,在园内饲养些珍禽动物,这片地方才与动物园扯上些关系。新中国成立后辟为西郊公园。1955年建为北京动物园。

    现在园内还有三处老建筑:畅观楼、鬯春堂和豳风堂。

    豳风堂大致在动物园的中部,堂前临湖水,西环长廊,风景优美。

    畅观楼和鬯春堂建于清光绪末年,是专供慈禧乘船沿长河前往颐和园途中休息的场所。如果您从动物园的北门进去,就可以看见一处西洋式的建筑,那就是畅观楼。楼南小溪横跨石桥一座,桥南两侧现在还保留有清代铸铜兽两只。铸铜兽造型精美,工艺精细,是北京清代铸铜兽中的精品。畅观楼在建成后不久慈禧、光绪先后去世,实际上并未使用过。孙中山先生来京时曾在畅观楼居住。

    与畅观楼一水相隔的是鬯春堂。鬯春堂周围叠石为山,林木繁茂,十分幽静。我孩子小的时候我最爱带他从北门进动物园,为的是到鬯春堂的假山那儿玩捉迷藏。

    4号线已经空车试运行了,正式运营以后,咱们就可以乘着4号线,畅游北京西郊的这些皇家园林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奈何,慈禧,皇家,老北京,穿越,风光,四号线,六郎庄
下一篇:上海大学生电视节落幕 陈鲁豫“最具亲和力”||上一篇:京味吆喝何处寻 "叫卖"是一种文化大有讲究(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