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文化遗产日沪人热捧民国遗址 孔宋故居成热点

编辑:雪竹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上海六月十四日电 (郑莹莹 达利敏)位于上海徐汇区东平路九号的蒋介石与宋美龄夫妇的“爱庐”本周末成为不少沪人热捧的游览地。中国文化遗产日之际,包括“爱庐”、孔祥熙旧居等在内的沪上历史建筑周末迎来年度的免费开放日,引得沪人争睹。 


  家住上海普陀区的裴老伯,一大早便骑着自行车,看罢染料富商的薛家花园,到访中国工人运动领导者刘长胜的旧居,而后赶赴“爱庐”驻足欣赏。指着自创的“文化遗产自助游导览图”,花甲之年的裴老伯告诉记者,他计划趁着难得的开放日,与沪上众多名人故居来个“亲密接触”。


  “爱庐”是蒋介石与宋美龄婚后的住所,为宋子文赠与宋美龄的陪嫁,蒋介石将之题名为“爱庐”,与其庐山的“美庐”、杭州的“澄庐”鼎足而三。这座法式花园洋房一度曾是上海京剧院的办公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排演教室、琴房,化身音乐家的摇篮。鹅卵石外墙,红瓦缓坡孟莎式屋顶,这座平日难得开放的“爱庐”,受到不少沪上年轻人的热捧。


  永嘉路三百八十三号的孔祥熙旧居内,一群老者正在互相讨论着这位南京国民党政府官员的趣谈,“听说,这是他三姨太的住所。”“他曾在此嫁女,嫁妆排了三里长。”耄耋之年的戎大爷平日里只能在外欣赏这座他向往已久的老房,此番能亲临旧居,与众多游客阔谈一番,甚感兴奋。


  不仅是这些名人居所,此间开放的一些见证中国唱片史、藏书史的建筑也备受热捧。位于上海“香榭丽大街”衡山路上的百代小红楼,是上海的第一座录音棚,开创了中国唱片生产史。著名作曲作词家冼星海,金嗓子周璇、影后胡蝶、戏曲表演家梅兰芳等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顶级人物,几乎都在此留下了足迹和声音。上世纪三十年代,时任百代音乐部主任的聂耳还曾在此创作出了《大路歌》、《毕业歌》、《码头工人歌》等耳熟能详的乐曲。领着学钢琴的儿子前来观摩的徐女士表示,希望能借这些音乐名楼熏陶儿子的艺术气质。

关键字: 内容标签:热点,故居,遗址,文化遗产,民国,日沪人热捧
下一篇:2009中国避暑名山榜揭晓 江西庐山排名第二||上一篇:钱文忠拜师真相:并非季羡林关门弟子?(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