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兵马俑的故事:30多年前兵团"复活"秦军归来(1)

编辑:秋痕 来源:每日新报
 

 
1974年3月,陕西临潼西杨村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残破陶俑碎片。历经30多年不断挖掘考证,专家认定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兵马俑坑组成。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

    “内参”促成兵马俑重现人间

    1974年3月24日,西杨村农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刚好开在一号坑的东南角,井的一半在俑坑内,一半在俑坑外,秦兵马俑从此面世。

    “但真正受到国家重视,成立考古发掘队,这离不开新华社的一篇内参。”77岁高龄的袁仲一回忆,打井挖出了兵马俑,村民称之为“瓦神爷”,有老人对其叩拜,也有人认为是怪物,拿镢头将“瓦神爷”砸了稀巴烂。有村民将这些瓦片拿回了家,被当时临潼县的一名水利干部发现认为是文物,当地文物干部开始对井口周围发掘、调查。新华社记者蔺安稳在看到修复好的一两件兵马俑后,十分震惊,便写了内参。

    “当年的6月27日,人民日报《情况汇编》将该记者写的内参《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俑》全文刊发,立即引起了毛主席、周总理及国务院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很快成立了考古发掘队及发掘领导小组。考古队最初只有4个人,袁仲一为考古队队长。1974年7月5日下午,袁仲一等人带着行军床等行李和发掘工具进驻考古工地。

    经过探测,直到1975年他们才将一号坑的四周边探测确定,根据陶俑陶马的分布密度和站立的位置,初步断定一号坑有陶俑6000余件。“虽然这些人俑中有当官的、有普通兵士,但他们都是兵,因此考古队就称之为兵马俑。”

    1976年,国家决定在原址建立大型博物馆,当年9月大厅基建工程破土动工,1978年4月主体竣工,同年5月一号大坑第一次正式发掘。

    1978年到1984年间,考古工作者在一号坑内发掘14260平方米,出土陶俑1087件。


关键字: 内容标签:兵马俑,兵团,复活,归来,故事,秦军
下一篇:钱文忠拜师真相:并非季羡林关门弟子?(4)||上一篇:甘肃文博会165个项目打造优势文化产业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