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文物保护专家、国家文物局科技专家组组长王丹华,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土遗址与石刻艺术品保护专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黄克忠,文物保护专家、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奚三彩,文物保护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专家杜晓帆,文物保护专家、西北大学、吉林大学教授王蕙贞,文物保护专家白崇斌等来自全国各地多领域的专家齐聚西安,就怎样保护千年遗址进行论证。
经过论证,全国专家对含光门土遗址的抢救治理方案认为:该抢救性方案可行;调研结果显示,在文物保护领域,首次发现了螨虫对土遗址的破坏作用,并初步研究了其腐蚀机理;针对各类病害,筛选出防治生物病害及土遗址加固的保护材料,经室内及现场试验,证明所用材料及工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同时,专家们还对方案的实施提出建议:进一步细化实施抢救遗址的部位,并以图表形式标示;保护措施应分别针对病害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及传统工艺等综合的方法加以治理。
经过详细考察唐含光门土遗址的螨虫、霉变、松动脱落、裂隙等五大病害,详细考察去霉、杀螨、回位修复、加固等局部实验效果,在昨日的评审讨论中,专家们对含光门土遗址目前现状的危害性、该保护方案的可行性、可持续性充分地发表了意见,同时对西安市城墙景区管委会和陕西师范大学支持土遗址保护与科学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王丹华:含光门土遗址目前现状很危险,如果有一天含光门土遗址因为目前的病害垮塌,谁也负不了这个责任。在目前的土遗址保护材料中,研究设计方案中提供的保护材料是比较优越的。方案可一次性设计成型,但应根据病害程度细化程序,分段实施。
安家瑶:土遗址保护是世界难题,国内以及日本、韩国许多土遗址出土后因无法保护,无奈回填。这种方式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该方案详细调研了各类病害,揭示出的问题很严重。希望尽快通过该抢救性方案,尽早实施保护措施,确保该珍贵遗址的安全。
黄克忠:对含光门遗址的病害监测应考虑周边环境,最好进行动态监测。
土遗址今起实施“抢救”
昨日,记者从含光门遗址博物馆了解到,经过各专家研讨,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发布信息:目前是螨虫生长繁殖最快时节,今日起,含光门遗址将进入全面保护处理阶段,相信有了科学的保护,遗址存在时期会更久远,后人也将有机会目睹含光门这段伟大的历史遗存。
陕西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周魁英表示:陕西土遗址保护面积巨大,风化非常严重,保护土遗址是陕西文物保护的一个难点,陕西省文物局对此非常重视,尽最大力量支持李玉虎老师进行土遗址保护研究。含光门土遗址抢救性方案受到专家们的肯定并得到通过,将为我省土遗址的保护带了个好头,他表示要将这个可行的方法进行广泛推广。
螨虫对土遗址产生机械性破坏
据文物保护工作者王肃介绍,含光门土遗址是隋唐时期的城墙,全部用夯土砌成。明代新修西安城时,含光门又被填埋,被包裹在新筑的夯土城墙内。土城墙时间久远,且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墙体内滋生了有害菌类,而螨虫以食菌为生。此次从含光门土遗址中发现的螨虫主要是粉螨和革螨,它们经历千年变革,在土层中筑巢、繁衍生息。它们在食用墙体有害菌的同时,对土遗址造成机械性破坏。(三秦都市报)
关键字: 内容标签:皇城,群落,西安,侵蚀,遗址,螨虫,含光门土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