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国荣的倡议下,很快成立了族谱修撰筹备小组,村中每户发了表格进行原始调查。此项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繁复琐细,不仅需要热情和毅力,还需要相当的人力财力,因此进行并不顺利。为此,老苏几年间数次偕夫人回无锡实地考察,搜集资料,进行组织协调工作。1997年初夏,在苏家渚支苏轼族亲商量修谱的会议上苏国荣语重心长的一席话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修家谱是我们家里的私事,不能动用公家的钱,更不能因为修谱害人家去犯错误。关于经费还是大家凑凑。”2.5万元的印制费中,他个人出资1万余元,而他为修谱所耗费的心血和精力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旧有族谱的断句和标点工作没有较高的学养难以胜任,这全要靠他一人默默地坐冷板凳;新搜集的材料体例不一,字迹潦草,甚至有不少错字,需要一一订正,加上族谱已多年未修,数十年间人事沧桑,变化极大,材料的搜集和史实的考证,相当不易。
就在重病住院化疗期间,苏国荣连续呕吐,浑身疼痛无力,他还是咬紧牙关,让妻子搀扶自己以惊人的毅力在病床上一字一句地校阅着《苏氏族谱》。他看到样书中仍有错字,坚决要求改正重印,不惜为此承担经济损失。他说,要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代苏国荣一再强调要做到尽善尽美,不能留下任何一点遗憾。他忍受着巨大煎熬,抱病写成的修谱前言和后记,长达万余言,对修谱的来龙去脉作了详细记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就在临终前几天,特地赶印的样书送到了他面前,看到印制精美的《苏氏族谱》,老苏欣慰地笑了:“终于了却我一桩心愿,我放心了。
苏轼逝世九百周年纪念活动拉开序幕 据《光明日报》2001年4月24日载,今年是宋代大文豪苏轼逝世九百周年,为纪念这位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界将举行一系列苏轼纪念活动。八月下旬,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名“苏学”研究专家将在苏轼的诞生地--四川眉州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与此同时,一个以传播苏轼诗、文、词、书法、绘画和研究成果的“苏轼研究”专题网页已于三月中旬率先在“国学”上与网民见面。
作者:柳哲
关键字: 内容标签:苏轼,氏族谱,苏国荣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