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祖上留下两道圣旨 六百年后引纷争(图)

编辑:雪竹 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王美后人关系图。王美也许没想到,两道圣旨600年后会在子孙中掀起层层波澜。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敕封王美为忠武校尉的圣旨。

近20年时间内,围绕着祖上留下的两道圣旨,湖南省会同县一个家族纷争不断,诉争标的,也从所有权一路“进化”到“观赏权”。随着法院判决,本案终于尘埃落定。

两道圣旨:六百年后纷争起

围绕着明朝两道圣旨,近20年来,湖南省会同县一个家族已经打了三场官司,涉及圣旨的所有权、保管权,乃至所谓的“观赏权”和“祭奠权”。记者日前采访了这起离奇的事件。

圣旨失而复得

一切都要从600多年前说起。

公元1369年、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先后下发两道圣旨表彰开国功臣王美,敕封王美为忠武校尉、管军千户侯。据历史记载,王美,安徽凤阳人,系朱元璋同乡,本为元朝掌管军事的重臣,后因不满元朝黑暗统治,投诚朱元璋起义队伍。在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接受朱元璋敕封后,王美领兵迁居湖南省会同县一带,从此留下子息一脉。

如今,600多年过去了,虽然王家昔日的荣耀早已不再,但却为后人留下了两道圣旨……

然而,上世纪七十年代,这两道圣旨竟神秘地失踪。直到1975年,它又神秘地出现。那是1975年的冬天,王氏后人、会同县金子岩乡品溪村村民王义龙的母亲找来工匠,准备维修已经住了上百年的老屋。工人爬到屋顶,顺手一摸,不料摸出一个用草席层层包裹着的小包。打开一看,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原来是已经失踪多年的两道圣旨,而且完好无损。

两道圣旨的质地均为黄绫绸布,尺寸相等,长1.8米,宽0.33米。圣旨字迹均为毛笔正楷,字迹清晰,遒劲有力。第一道为敕封官职,第二道为加封职务世袭。经文物专家鉴定,两道圣旨确系明太祖朱元璋所颁,历时已达600多年。那么,圣旨为何藏在老屋的屋顶呢?

据王义龙讲,可能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王义龙的父亲害怕“除四旧”没收或破坏了圣旨,就暂时把圣旨藏在老屋最顶层。后来,王义龙的父亲突然病逝,临死前也没来得及道出这个秘密,以至于到现在才揭开谜底。

第一场官司:圣旨归谁所有?

然而,就在王义龙和其他三个兄弟为重新找到圣旨而额手相庆的时候,圣旨却再一次“失踪”。

那天,找到圣旨的工匠、王家亲戚王礼仁提出要把圣旨借回去看一看,说是查一下家谱,究竟是哪一代祖宗留下来的。王家母亲答应了。可当王家母亲再去索要时,王礼仁却不给了,还说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吃惊的秘密。

王礼仁说,圣旨其实自己小时候见过,不仅见过圣旨,还见过王美传下来的官帽官服、令旗等其他宝贝,这些东西都是由他的父母保管。可是他1957年退伍还乡时却发现这些东西都不见了,应该是弄丢了。现在圣旨重见天日,应该物归原主。

圣旨是怎么流传下来的?王礼仁和王义龙四兄弟是什么关系?圣旨怎么会把他们扯到一起?这都要从王家的历史说起。王家的族谱记载王美曾有三个儿子,王礼仁系王美长子的第19代后人,而王义龙四兄弟系王美次子的第18代后人。至于圣旨是传到了王礼仁家还是王义龙家,一切都无从查考。

不可避免地,一场围绕圣旨归属的官司,终于于600多年后在王美的后人中展开。1988年6月,王义兴、王义生、王义龙、王义凤四兄弟将王礼仁告上法庭,要求取回圣旨。

受理这一案件的会同县法院认为,圣旨在王义龙四兄弟家发现,有当时在场的很多工匠和村民证明;圣旨被借走,王家也有证人;而王礼仁所言“家人曾保管过圣旨”并无事实依据,对圣旨后来因何原因转归于他亦不能举证。是年8月,法院判决圣旨归王氏四兄弟所有,同时判定圣旨应由文化行政部门收购,收购办法自行协商。对一审判决,王礼仁没有上诉。后来,当地文化行政部门因与王氏四兄弟协商不成没有收购圣旨。这两道圣旨最终被王氏兄弟中的老二王义生从县文物局取回。


关键字: 内容标签:祖上,圣旨,纷争,两道,留下,六百年
下一篇:地铁,期待书香飘起||上一篇:文化部与中国银行签署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协议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