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高校“淑女班”引来热议

编辑:雪婷 来源:新华网
 
提升自身修养? 教育迎合世俗? 
  

    新华社电 古语有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日前,武汉科技学院高职学院专门成立了一个淑女班,要求“学员不仅要懂国学礼仪,会茶道女红,还要懂得化妆技巧、服装搭配,甚至学习汽车驾驶”。 
  

    公开以“淑女班”命名培养现代淑女,在国内高校尚属首次。消息一出, 
迅速引发社会关注。这是在提升女大学生自身修养,还是大学教育对世俗的迎合?这是教育的创新,还是教育的堕落?争议也令人思考,我们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是否需要这样的“淑女教育”? 
   
  
    争议声中的高校“淑女班” 
  

    据武汉科技学院高职学院党委书记郭维琪介绍,怎么样和对方打招呼、握手,形体语言等礼仪规范都是淑女班必备的课程,此外,还要学习插花和茶道等内容。 
  

    淑女班还对学生从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进行培训,改变其内在气质,提升人生格调和价值品位。此外,化妆技巧、经典国学、服装与色彩搭配等也是学习的主要内容。 
  

    郭维琪表示,淑女班旨在“发扬传统文化,倡导国学经典,培养具有真、善、美的现代淑女”,6门课程共50课时,全部免费。首期学员为50人,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学期一年,最终可获学院颁发的结业证书。 
  

    也许是“淑女班”的名字过于显眼,高校要培养“淑女”之举一时间在社会上引发热议。 
  

    “内在气质和传统道德怎能在一年内速成?”网友“马韵筠”置疑,也许经过培训后,“淑女”们能够掌握“淑女”所应有的一定“技能”,但这只是徒具形式而已,到头来,“秀外慧中”变成“绣花枕头”也未可知。 
  

    更有网友指出,淑女班暴露的是当前大学教育的浮躁与急功近利,是一种媚俗的噱头,是学校教育对世俗的迁就、迎合,更是对大学精神的亵渎。  
  

    网友“王艳”表示,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这很正常。但如果致力于培养近乎商品化的“淑女”,就等同于变相助长处于模糊层面的“不正之风”,有违大学精神。 
  

    网友“夏余才”也表示,女红和国学礼仪,不都是封建社会要求女性所必须学习的内容么?而按照那些所谓标准打造出来的女性,取悦的是谁?社会,还是男性?不论怎样,都会让人的心底油然而生一种悲凉。 
  

    面对热议,高职学院党委副书记袁卫华表示,学院成立淑女班的初衷就是想扩大素质培训,提高女学生修养。 
  

    淑女班学员、07级服装设计专业任伟静说,当初就是很好奇,觉得像化妆技巧、形体训练等对今后面试很有帮助,通过接触这些自己专业没有的课程,不仅增加了知识面,视野也更开阔。“现代的淑女应是内外兼修,传统与现代结合,摈弃传统女性当中的奴性,有自我的女性。” 
  担任淑女班管理工作的王晶老师表示,其实淑女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女生的自信。特别是不少贫困地区来的女孩子,通过礼仪、化妆等培训让她们对自己充满信心。 
   
  
    淑女教育究竟走向何方  
  

    武汉科技学院的“淑女班”并非特例。据了解,之前也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白领女性塑型班”和清华大学的“完美女性高级研修班”;还有社会上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高额收费的“淑女培训班”等。 
  

    “其实,‘淑女’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目标。”袁卫华副书记说,“做事先做人,女大学生做事要先学会做女人。淑女班深受学生欢迎也说明以往家庭和学校教育在这方面的缺失,我们现在也是一种‘补课’。” 
  

    “这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我们也承认气质和内涵无法在一年内速成,但至少可以让她们在人文熏陶中泡出点味道来。”袁卫华说,“除技能外,学院更要加强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使女大学生学会自立自强,成为既知书达理、又思想先进的新时代女性。” 

关键字: 内容标签:引来,淑女,热议,高校
下一篇:“华文,谁怕谁”难倒新加坡(2)||上一篇:国土资源部:浙江横店重建圆明园项目已被叫停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