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又见张爱玲

编辑:Jina 来源:三秦都市报
 

    《倾城之恋》电视剧央视热播,遗作《小团圆》内地版4月发行,伴随着出版业的热炒、文学界的力捧、影视圈的追拍……

又见张爱玲
    根据张爱玲原著改编的首部电视剧版《倾城之恋》明晚登陆央视,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内地版有望四月出版,就连正在艰难复出的阿娇,也被拉来和张爱玲一起说事。正如李碧华所说,“张爱玲是一口古井,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古井无波,越淘越有。”伴随着出版业的热炒、文学界的力捧、影视圈的追拍,张爱玲这个名字一次又一次地走进我们的视线。
    张爱玲的语言具有极强的画画感,有些甚至就如同鲜活的电影剧本场景,其作品被后人屡屡拍成影视作品也就不足为奇。
继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色戒》,电视剧《半生缘》、《金锁记》等之后,张爱玲的另一著名小说《倾城之恋》将于明日登陆央视8套黄金档。本剧由邹静之担任编剧和监制,陈数出演女主角“白流苏”。


    《倾城之恋》原小说是张爱玲最为倾心的作品之一,一对痴男怨女纠缠不清的爱情故事,在其笔下却有一种韵味和情致。1944年12月,张爱玲曾亲自将这部作品改编成舞台剧于上海新光大戏院公演。


    作为电视版的《倾城之恋》这还是首次,也是邹静之首次担任改编工作,在这之前,他的所有影视剧本都是原创。之所以接下《倾城之恋》的编剧,邹静之表示,主要就是因为自己太喜欢张爱玲的作品了。“其实张爱玲的作品很难改编,费力不讨好,但我是一个‘张迷’,这就是我决定改编《倾城之恋》的原因。”

 
遗作《小团圆》内地版有望四月出版


    张爱玲曾要求销毁的神秘小说16万字遗作《小团圆》,“雪藏”三十多年后,2月26日终于在香港新鲜出炉。这本于1976年完成的作品,描述在传统家族长大的九莉,大学到香港念书,回到上海后和身为汉奸的有妇之夫邵之雍陷入热恋,书中九莉有三段恋情,被熟知张爱玲生平的专家认为自传性色彩十分浓厚。因此,众多“张迷”对此书更是神经兴奋、欲罢不能。


    昨日记者从拥有张爱玲作品大陆中文简体字版权的新经典文化公司岳先生处获悉,《小团圆》大陆简体版版权已经签订,目前进入审阅阶段,有望于4月出版。但具体出版时间、出版时是否会删节内容等,目前尚未最后确定。据悉,新经典公司此次是以很平常的价格,拿下了该书的版权。


    随后,记者在网上流览该书电子版,感觉依旧是张式苍凉、凄美、犀利的笔触和对社会、人性的深刻洞查。淘宝网上多家书店都有台湾版《小团圆》现货出售。“犀牛书店”更是早于2月就声称《小团圆 》首版书(台湾皇冠版)到货。繁体版价位自然不菲,但跟贴网友则表示,虽然贵些,但能购买到未删节版也值得。

陈数挑战张爱玲

   “演张爱玲的戏是特别容易找骂的事,但是邹静之老师邀我演白流苏的时候,我一口就答应了,我相信这个白流苏不仅会让剧本满意,更会让张迷满意。”34集电视剧《倾城之恋》明晚将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本报记者昨日电话采访剧中女一号陈数时,她对于自己挑战张爱玲笔下这一经典角色,显出了相当的自信。


邹静之钦点“白流苏”


    说起接演白流苏,陈数在电话中用“传奇”来形容,并称出演《倾城之恋》圆了她多年的梦想。  

   “2002年冬天,我第一次读完《倾城之恋》,有一种心猿意马的感觉,我很喜欢白流苏的气质和故事。后来听说了这部剧在筹备,我当时就想我能演该多好啊,甚至想过毛遂自荐。制片人给我打电话找我出 演白流苏时,当时真有一种恍惚的感觉,也许可能我命中注定真的要在张爱玲的作品当中去扮演她的角色。”高希希曾称陈数是“穿旗袍最美的中国女演员”,而邹静之告诉记者,选择陈数并不是因为她之前的那些经典作品,而是一次看到她接受《鲁豫有约》的采访,觉得毫无风尘感,正是我想象中白流苏的气质。


我演的人物爱的真诚


    说到自己扮演的角色,陈数说:“出演张爱玲的作品是一件特别容易招骂的事儿!所以演白流苏我是又爱又怕。根据张爱玲作品改编的影视剧不少,但是叫好叫座的凤毛麟角,其实并不是那些同行演的不少,而是‘张迷’的要求太高了。”因此,陈数把出演白流苏看作是一次对张爱玲的挑战,张爱玲原著里的白流苏是一个比较拧巴的女人,精于算计,连爱情都要斗智斗勇。而陈数坦言,她不认同原著里白流苏的爱情观,相较而言,电视剧里白流苏的爱情则显得更为真诚。

网友叹阿娇 “同人不同命”

    当年宋淇力劝张爱玲不要出版《小团圆》,张爱玲的同宗敏仪为此评价宋淇,这是一个益友的诤言,够朋友也够判断力。因为出版此书,对张迷与非张迷的读者来说此书都缺乏意义,反面破坏了胡兰成笔下那临花照影的非凡才女形象 。


    正如敏仪所言,因为《小团圆》猛料频出,抢先读到《小团圆》的张迷直呼“好看得惊人”、“坦率得吓人”,也有人用“天雷滚滚”来形容张爱玲“大谈性事”(台湾媒体语)。对于张爱玲此次“自荐跳脱衣舞”(香港作家迈克语),有网友甚至将她与 “艳照门”中阿娇的遭遇对照,发出“同人不同命”的感叹。


    “所谓同人不同命,同伞不同柄。”对于张爱玲在小说中自我解剖,天涯网友“自由的灰尘”为阿娇感叹,“张爱玲自荐跳脱衣舞(迈克语),大家感激得语无伦次,那边厢阿娇的活色生香被看了个遍,反而是犯了众怒。So,凡事不能免费,切记切记。”



关键字: 内容标签:又见,张爱玲
下一篇:离开报纸的日子||上一篇:莎拉-布莱曼京城开唱(图)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