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雷锋精神”申报世遗

编辑:Jina 来源:广州日报
 
本报讯 (特派北京记者曾向荣、邱瑞贤)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刘江龙提交了一份《关于将“雷锋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案》。他表示,“雷锋精神”是新中国成立后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建议为“雷锋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避免“雷锋精神”消亡。
    申遗有三点理由
    “雷锋精神”的说法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一度影响非常广泛。自从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之后,每年的这个日子被定为学雷锋日。刘江龙表示,在社会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却被人们日渐忽略,甚至有的年轻人不知道雷锋是谁。他认为,“雷锋精神”是新中国成立后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建议为“雷锋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位来自重庆的全国政协委员列举了三点理由:首先,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首创的把崇高道德品质落实到具体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雷锋精神的创始人雷锋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在他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直到生命终结期间,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自觉将全人类所追求的崇高的道德理想与自己的生产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创造了雷锋精神,为净化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刘江龙称。
    正对他国发挥影响
    刘江龙认为,雷锋精神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正在发挥影响,受到了世界其他一些国家人们的赞赏和推崇。例如,美国西点军校的学生守则上印有雷锋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在泰国,政府曾经专门印发了《雷锋》小册子,号召国民学习雷锋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多做有益的事情。
    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刘江龙提出,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雷锋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风气,让雷锋精神再次兴盛、流传和发扬。
    雷锋精神内涵之一:
    奉献精神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 
    雷锋精神内涵之二:
    “钉子”精神 
    雷锋对待工作总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努力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使自己成为工作的内行。 
    雷锋精神内涵之三:
    “螺丝钉”精神
    雷锋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服从革命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他把自己的生命溶入党和人民事业的整体之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精神内涵之四:
    艰苦奋斗精神 

关键字: 内容标签:申报,雷锋精神,世遗
下一篇:遇袭坠机获救 飞虎队员广元寻恩人||上一篇:中国外文局百万册图书2009年将要“走出去”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