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认账”二字,易中天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道理大家都懂。也不要担心咱认了错,就会被认为是没学问。有没有学问,不在这一两个字。有没有人品,却没准真在这一两个字。”而“道歉”,则是因为“咱的书出了错,给读者带来了不便,甚至有‘误人子弟’之虞”。易中天称,“向读者道歉,对咱们自己,也是有好处的。什么好处?提醒。”至于“致谢”之说,则源于“一字十年功”:“能够认真负责,很严谨、很学术地挑错,并不容易。那是要有功底的。”道声谢谢,“虽于事无补,至少也是起码的礼貌”。
在合订本后记中,《咬文嚼字》编辑部透露,“闻过则喜”,是相当数量被“咬”对象的态度,但不是所有人的态度,不乏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对之“充耳不闻,依然故我”。后记还指出,从“品酒”活动披露的差错来看,“不少差错是字幕制作造成的”,而“差错居高不下,便和电视台没有严格的审校制度有关”。“电视是强势媒体,但文字运用却并非它的强项,甚至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此外,该编辑部还友情提醒出版社,“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出书节奏尽可加快”,但审读力度有待加强,“三审制”不能形同虚设。(朱玲)
关键字: 内容标签:人品,学问,易中天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