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还把满人的八旗制度推广到汉人、蒙古人中去,建立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在汉国八旗中,大部分官职都由汉人担任。皇太极利用汉族地主、官僚来加强清朝贵州的统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早在皇太极时(1627—1636年),就吸取了汉族统治者的经验,对满族原有的官制、礼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中枢机构中初建六部,由满族诸王分别掌管;吏部由多尔衮、户部由德格类、礼部由萨哈磷、工部由阿巴泰、弄部由济尔哈朗、兵部由岳托等人分虽担任尚书。以后在皇权与旗主、诸王权力的斗争中,诸王署理部务也几经反复。在诸王署理部务时,“往往势力较重一人主之”,部中其余满汉各官,只能“相随画诺,不复可否,若更有重臣兼部务,则一切皆惟所命。”在罢免诸王对六部管理权以后,部中事务仍由满族官僚主管。各部门开始只有满尚书而无汉尚书,汉族官僚在各部中只能任低于尚书的侍郎(副职)。至顺治五年(1648年),始设六部汉尚书,虽然部中大权仍掌握在满尚书手中,但给予汉族官员一定的政治地位。
清统治者还宣布承认明朝的举人、秀才身份并允许他们参加清朝各级的选官考试康熙时,清贵州对全国的统治已经基本确定下来,为了进一步缓和民族矛盾,争取更多的汉族知识分子的支持康熙多次颁布令征召才学兼优的汉人来做官。他在六次南巡途中,经常召见各地知学者,有时不经考试就赐给他们“出身”,收罗了一批汉族知识分子。
清代的选官取士仍然是以科举为主。在清人关以前,满洲贵族还没有衽过科举考试制度。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1538—1626年)对汉族知识分子十分痛恨,他认为“种种可恶,皆在此辈”。在与明王朝作战中俘虏的知识分子,一经查出,便尽行处死。1626年,努尔哈赤在一次战斗中负重伤,不久病死。次年,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皇太极自小在汉族老师的误导下学习汉人的古籍,吸取了汉人的先进文化。他为了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对汉族知识分子开始有所重视。天聪明能干三年(1629年)八月,他在一篇上谕中说:“联思自古及今,俱文武并用,以武威克敌,以文教治世。朕今欲兴文教,孝取生员。诸贝勒府以下及满、汉、蒙古家所有生员,俱令赴考,家主不许阻挠。考中者,则以丁偿之。”就在这年九月,举行考试。
关键字: 内容标签:变更,政策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