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元宵节列为“中国情人节” 男同胞自称苦不堪言(1)

编辑:秋痕 来源:信息时报
 

元宵也算情人节 小男生喊苦

专家称,情人节泛滥现象一定程度上与商家借题搞促销有关

“现在的年轻人,任何节日的庆祝方式都统一成为购物、泡吧、聚餐,缺乏创意,忘根忘本。当年物质生活贫乏时,年轻情侣也会趁着过节增进感情,但更注重文化情景的消费与方式。

我与太太当年虽然没有烛光晚餐,也没有玫瑰钻戒,但感情还是在一次次看花灯、猜灯谜、赏月的过程中与日俱增,每年元宵节都是到文化公园看花灯,乐此不疲。——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周芳) “情人节快乐!”昨日是元宵节,童小姐却接到这样一个祝福电话。童小姐立即上网查询,惊奇地发现,元宵节果真被列为中国情人节。

新论

“元宵是地道情人节”

据网上介绍,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一个,因为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而不是有人肤浅臆想的七夕。

然而,记者昨日随机采访近10名广州市民却发现,知道元宵节也是情人节的可谓寥寥无几。“元宵节象征团圆”,属于春节压轴节日,不是儿女情长的节日,“活了几十年,头一次听说元宵节也是情人节”。

专家

“中国没有情人节”

对此新论,不仅市民表示怀疑,民俗专家也予以否认。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著名民俗学专家叶春生就指出,无论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还是七月初七的七夕节,都不是“中国情人节”,“中国没有情人节,情人专指婚外恋的不正当男女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不予认同”。

元宵节到底是不是中国的情人节,目前尚无定论。然而,精明商家还是机警地嗅到了情侣消费的商机,顺水推舟营造情人节的消费气氛,拉动消费。

男同胞

“记不清花了多少钱”

“又多了一个情人节?”与初恋女友拍拖了9年多的马先生大倒苦水,为爱砸下的银子一年比一年多。

马先生与女友程小姐是中专的同班同学,他们确定恋爱关系的那年情人节,马先生花了10元钱买了一支火红的玫瑰花送给程小姐。情窦初开的程小姐格外珍视人生第一支玫瑰,她买了瓶可乐,喝完后没有归还收押金的玻璃瓶,而是灌上清水,把玫瑰插在瓶子里,放在窗台上。9年过去了,两人仍在爱情长跑,但一支赤裸裸的玫瑰花已经难让程小姐感动了。小到衣服、香水,大到电脑、K金首饰,马先生已经记不清为女友花了多少钱。他目前只记得最近两个月的“情人节”开支——“2008年圣诞节,我向公司预支年终奖,送给她一部索尼的粉色最新款笔记本电脑,找熟人打折还要14000元。元旦逛街时,她又看中了一件1800元的毛呢大衣,说什么过节要我送给她。春节前,她又听同事说施华洛水晶推出新款,再一次暗示我她也想要一条新的项链。限量版的,将近1000元。”

如果不买怎么办?对于问话,马先生有苦难言,为了讨得女友欢心,他从来都不会拒绝女友的任何要求,“看到她眼巴巴地站在商场柜台橱窗前不肯走的样子,我就心软了,不知不觉掏钱埋单,到家又后悔。”

记者随机调查

年均花近万元买“情人节”礼物

记者昨日对近20名广州男士进行情侣消费的调查,发现男同胞们年均花费近万元用于购买各个“情人节”的礼物。据记者调查,不同职业、收入水平、年龄阶层的男士,用于情侣消费的消费支出也有所不同。

一些男同胞颇有感言:一年到头情人节广告打个不停,挖空心思熬过了情人节的送礼关,又要为接踵而至的妇女节选礼品犯难,刚缓过神来又得攒钱筹备七夕节的礼钱……


关键字: 内容标签:情人节,苦不堪言,元宵节,中国,列为,自称,男同胞
下一篇:宋代的学校||上一篇:元宵节列为“中国情人节” 男同胞自称苦不堪言(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