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宋政府还特地提高给事中、谏议大夫等台谏官的地位,不再作为宰相管辖下的属官。宋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年),又设立了谏院,脱离宰相而独立,其权势和地位与宰相等,以监察百官。谏院可以任意弹劾执政大臣,而不一定要有实据,称为“风闻弹人”。如果弹劾不符事实,谏院官员也不必受到惩罚。
地方官吏的选置,宋太祖也进行了改革。他专用文臣知州事,州官人选,概用文人。使得州郡升官不能统兵逞强,据地自雄。这就是所谓“兴文教,抑武事”。因而,重文轻武就成为宋代政治上的一大特色。宋仁宗时,蔡襄曾这样说:
今世用人,大玄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宋太祖认为,“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联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用其所长文臣代替武官主管藩镇,即使这些文臣全部都贪污,也远远不及一个武将拥兵叛乱祸害深重。唐末以来,“士大夫忠义之气”至于五季,变化殆尽。为了拨乱反正,巩固中央集权,赵匡胤大力提倡文治,抑制武职。为了选拔大批文人才士,充实刚刚建立起来的庞大官僚机构,宋代统治者实行并发展了隋唐所创设的科举选官制度。
宋代的科举制,既继承了隋唐时的传统经验,也制定了一些新制度,使之具有自己的特点。
关键字: 内容标签:基本国策,宋代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