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伦曾担任过央视春晚总撰稿、总策划,对春晚的了解和认知应远超一般公众。他认为赵本山和小沈阳、毛毛、毕福剑表演的小品《不差钱》就是赵本山为其徒弟做的广告,充满了假话、套话,“我看小品‘不差钱’,但差道德”。
把这样的阐释当作炮轰,明显有吸引眼球的嫌疑,但是,这种理解却有独到之处。我们知道,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作为除夕之夜全民关注的一项文化盛事,具有强烈的庆典功能和仪式属性。而仪式是受规则支配的象征性活动,包含象征性、程式性、符号化等特点。通过适当的仪式活动,调动具有共同文化背景、精神诉求、风俗观念的人群的心理感受,从而使仪式所附着的文化意义得以凸显和强化。正因为如此,笔者以为,剧作家魏明伦对小品《不差钱》的理解,对整个社会有着深刻的启迪。
在一个具有象征性的重要场合,我们忘记了道德。这种看似无意的疏忽,还得到了大众的认可。这不是时代的病症又是什么呢?
早就有人指出,春节联欢晚会要传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春晚提供给观众的不该只是低级娱乐,还应该有审美和道德的追求。剧作家魏明伦对《不差钱》的抨击告诉我们,春晚小品的俗化走势和衰颓状态应该引起应有的重视。换句话说,公众需要的小品除了悦耳悦目之外,还应达到悦心悦意甚至达到悦志悦神的境界。春晚作为一年一度的艺术盛会,必须要用专业甚至是严苛的标准去遴选艺术精品,不应只停留在感官的快意、狭隘的功利和纯粹的技术。春晚选择的,应该是感动心灵、有内涵和厚度的作品,为观众带来内心的温暖,而道德缺席的文艺作品显然无法满足公众的这种期待。
更严重的是,面临这种道德缺失,不少大众却浑然不觉。现在,各种低俗、庸俗的娱乐接踵而至,人们需要的不是放纵和沉溺,而是提醒和引导。(作者:朱四倍)
关键字: 内容标签:遮蔽,不应,狂欢,道德,娱乐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