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高原年俗文化在变迁中传承

编辑:秋痕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西宁1月30日电(陈国洲)“年俗是不断推陈出新的,但是千百年来,过年的精神内核从来没有改变过,那就是敬天尊祖、饮水思源、祈愿吉祥。”青海省文艺协会原秘书长、82岁的民俗专家董绍宣说。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历史上一直是民族融合的最前沿,省内53个民族独特的风俗形成了青海人文景观的一大特色,也形成了青海丰富的年俗文化。

  “由于地处高原,寒冷、风沙大,青海群众中对火神尤其崇信。”董绍宣说,过去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神(灶神即火神),供奉灶饼、麦芽糖、豌豆、猪尾巴。到了大年初六,每个村庄的火神会举行开箱仪式,家家户户接社火,迎接火神从天庭返回人间。

  大年三十晚上,烧纸祭祖。大年初一举行大规模祭神活动,人们到山上祭山神,感谢山神给人们提供了一年的山货;到麦场祭碌碡,感谢麦场帮人们打好粮食;到油坊祭油神,感谢油坊为人们提供了一年的食油……“饮水思源、感恩戴德”是传统年俗中蕴藏的精神实质。

  “现在生活节奏快,以前过年时繁琐的祭祀仪式当然要省。”家住西宁市五一路泰和小区的曾福燕说她家一直保留着祭灶神的传统,虽然只是烧炷香,供奉些点心,但祭灶神中包含的祈福迎祥之意一定要延续。

  如今在青海,新年俗层出不穷。数字化时代,年俗也开始数字化,短信成为“主流”拜年方式,电子贺卡、视频、MSN、QQ等网络工具也成为新的拜年方式。

  过年,无论形式如何创新,“除旧布新、趋吉避凶”的文化核心不会变。从这个层面上说,春节有着永恒的意义。

关键字: 内容标签:传承,变迁,高原,文化,年俗
下一篇:2008学界纪事:中华文化城惹争议 “山寨”蹿红(1)||上一篇:纪连海春节成“黑人” 研究重点将放在美女身上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