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华山庄职工宿舍外的操场上,记者目睹了这样的情形,在呼啸的北风中,北京棍舞组合的演员们穿着单薄的衣服练起了双截棍。“因为还要有舞蹈动作,穿厚衣服不行。”说这话时,他们冻得红扑扑的脸上却漾满了笑意。
有“东方车王”之称的周长春因为会开车,不仅是山寨春晚的演员,也担当起拉货、送人的任务。他说,自己是一汽的售后客服人员,由于常年骑车上班,练就了“车技”绝活。“提到车技很多人会想到外国极限运动那种小轮车表演,我选用的却是自行车,我喜欢车技已经20年了。上山寨春晚就是想让全球人看看咱中国老百姓自己独创的绝技。”
老孟透露,山寨春晚原本是想配上演员的感人故事与现场表演穿插播出的,但由于经费不足,技术条件不允许,没能如愿以偿,也使得晚会为观众设计的“动情点”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当记者询问老孟搞山寨春晚的初衷时,一旁的老孟爸爸一针见血地说:“他是被媒体推到风口浪尖,上去下不来了。”嘴硬的老孟却并不承认自己最初办山寨春晚只是一个单纯的想法,到后来被推着越做越大,最终发展到无法掌控的局面。但不经意间,老孟也说走了嘴:“我曾打算,最差只收北京的节目,可以免去交通食宿费用,我也做好了担当晚会主持人、摄像的重任。”很显然,从老孟的财务账目上看,他办山寨春晚纯属赔本赚吆喝。但赚来的知名度,却并非能用巨额广告费所衡量。其实,无论成功与否,这场演出都是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一幕。
遍地“春晚”闹除夕
解玺璋
春节读报,发现有关“春晚”的消息特别多。关于“春晚”的名目也多起来了,除了央视春晚,还有老孟的山寨春晚、中原山寨版春晚、广东山寨版春晚、深圳山寨版春晚、中国大学生山寨版春晚等,仅天涯社区就同时推出两台“山寨春晚”,这些春晚虽然都冠以“山寨”的名目,但别无他意,只是说明,它们都来自民间自发的创造。
除此之外,还有北漂族群自办的春晚,湖南网友自办的“酱油春晚”,不少社区居民也自办春晚,甚至还有家庭办春晚的,Z59列车千余乘客也在火车上自办了春晚,据说,自办春晚在某些乡村已经成为新的流行时尚。
一直有春晚或是新民俗的争论,是或不是,吵得不可开交。了解一些民俗本质的人应该知道,民俗是自发的文化的积累和积淀,而非有组织的大规模的生产活动。20世纪以来兴起的工业化的娱乐生产方式,以其强有力的垄断性、整体性和强大的覆盖传播功能,每时每刻都对传统民俗构成威胁,侵蚀和挤压它的生存空间。但它并不创造新的民俗,而只是为资本生产剩余价值。
其实,传统民俗往往是和农耕文化相联系的,它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自发的农业生产方式,另一个是宗法的社会关系。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这两条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根植于农业文明的春节民俗有很多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所以,新民俗的形成就显得特别的迫切。春晚被认作新民俗,背后是有这种社会心理需求做依据的。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山寨,打响,春晚,有余,幕后,追踪,热情,专业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