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广博展"中国人发现美洲"证据 引起轩然大波(2)

编辑:秋痕 来源:广州日报
 
3个半月建成博物院

    广州博物馆资深馆员、原宣教部主任黄庆昌告诉记者,上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中期,是中国博物馆的起步期。1929年,全国仅有10座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即是其中之一。

    广州博物馆的兴建,肇始于当时的广州市教育局局长陆幼刚。他在1928年10月24日提交广州市第107次市政会议的提议中指出:“查各国都市,均有宏伟之博物馆……革命策源地之广州,自应极为创办。”这个提议在会上被通过,镇海楼被选定为馆址。11月6日,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即告成立,荟萃了谢英伯、丁衍镛、陆新翘、顾颉刚、辛树帜、司徒槐等众多文化名流,随即展开藏品征集工作。1929年2月5日起在镇海楼中布展:第一层陈列地质地图、标本、模型,第二层陈列动植矿物标本,第三层陈列动植物标本,第四层陈列古物、美术品,第五层参列革命纪念物和各国文史资料,以及孙中山先生的石膏像。

    1929年2月11日,“广州市市立博物院”开馆。从陆幼刚提出提案到开馆仅用了3个半月时间,效率惊人。开馆第一天,博物馆便迎来过万观众。

    馆长月薪高达400大洋

    “广州博物馆参观人数的历史纪录,是1946年的10月10日,入馆人数为24400人。”黄庆昌说。

    当时的市政当局也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不但各部门的主管都精选广东文化名人,而且所有的正式馆员,都列入了当时的公务员编制,馆长最高工资可以拿到将近400块大洋,在当时是十分惊人的数字,甚至勤杂工每月也可领得15块大洋。而且从史料记载中可以得知,鉴于博物馆馆藏有重要藏品,还专门派了四名“特警”日夜守卫。

    广州博物馆馆长程存洁介绍,特别遗憾的是,当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之后,广州方面曾经特别申请保留了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的部分牙齿作为纪念物供人们瞻仰。但在抗战结束之后,由于资料散失,这一珍贵纪念物已经不知去向。近来馆方又仔细清点了馆藏品,但也仍然没有找到实物。

    不久前在与台北“国父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交流时,对方表示他们馆中藏有一颗孙中山的牙齿。但是否即是当年广博所藏那颗,目前一时还难以判断。

    东汉陶船模型为航海范本

    虽然建馆不久,但是当时的广博很快成为国内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成为外宾游穗的必到之地。意大利政府还特地派代表远来参观,这位代表看后,被馆藏陈列品和越秀山、镇海楼的景致深深打动,回国大力宣扬。为此,当时的教皇还特意向馆方赠送了一枚大纪念章,可惜在之后的动荡中,纪念章难觅其踪。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镇海楼被日军强占为驻地,设备被毁,藏品散失。1950年广州市政府接收藏品时,只剩下3000多件,其中居然有2000来件赝品。

    1974年,奥地利人类学家库诺·克诺伯尔等8人为了验证古代中国人能否横渡太平洋到达美洲,建造了一艘长60英尺的木船,取名“太极号”,以灯芯草编织为帆,从香港起锚,沿日本海岸向东北漂去。船最终顺流漂到了美洲的阿拉斯加,为“中国人发现美洲”的说法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他们造船参考的范本,便是广州出土、曾藏于广州博物馆中的东汉陶船模型。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写《中国科学技术史》时,也是因为在广州博物馆中看到了这艘东汉陶船,断定中国早在汉代已经发明了船舵,较之欧洲早了1000多年,因而能在2000多年前,便进行大规模的远洋航行。他将之称为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类似的珍贵文物,在广博中还有不少。

关键字: 内容标签:美洲,轩然大波,广博,证据,中国人,发现
下一篇:在京郊看遍45档花会:竹马旱船展"非遗"光彩(3)||上一篇:加大文保力度 开封县新发现11处不可移动文物点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