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山寨春晚”规模越来越大,接受文化部门的“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资格审查”是遵循法制的一环。但如果没有媒体转播,没有演出舞台,再过不了文化部门审批关,山寨春晚基本就泡汤了。笔者注意到,这段时间对“山寨”围剿一浪高过一浪,指责“山寨”侵权、抄袭、剽窃、不劳而获,“山寨”名声越来越臭,或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电视台、网站纷纷与山寨春晚“划清界限”。笔者以为,山寨春晚完全不同于“山寨手机”、“山寨电脑”,充其量只是一台草根晚会,唱唱跳跳、说说笑笑,给过年增加一点热闹,让群众高兴一下,而且是非营利性的,没有见到真正的播出版本,还是不要轻易说是侵权、剽窃吧。
山寨春晚是新生事物,堪称“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老百姓之所以对这台晚会抱有很大热情和期待,原因在于山寨春晚定性和定位于“草根”,演员主要来自于群众,节目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出手段也比较“土气”,与一些奢华的文艺晚会形成迥然不同的风格。笔者认为,文化管理部门的依法审查当然必要,但只要节目内容文明、健康,就应开“绿灯”,不应过于苛责。□尹卫国(南京 职员)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山寨,绿灯,春晚,内容,文明,就应开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