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从事世界非物质遗产传承的昆曲艺人便是一群这样命运的人。当下现实社会之门在他们身后仿佛闭掩,庭院深深小轩窗里,投射进来的俱是千百年前幽冷的光影。戏为肝胆,曲是呼吸。任凭世纪轮回,任凭网上潮涌,他们兀自借助一脸粉墨、两条水袖,醉里与古人交欢,梦回替古人垂泪,把一生都浸润在那秦时月、那汉时风、那唐时雨,恍惚间甚至不知今世何世。
这,就是"昆曲部落"在半月谈记者心中定格多年的群像。
然而,被誉为"昆曲王子"的张军却大大刷新了我这一印象。
被误读的"昆曲逆子"
舞台下的张军是时尚品质的追逐者,更多时候还是引领者。一米八的高挑个头,整个一副骨感型男的样子。总是留很酷的发型,一袭深黑的T恤衫、牛仔裤,系特种布料腰带,戴进口品牌表。闲暇时呼朋引伴出入上海滩最有情调的酒吧、会所,在沪上有名的"顶层画廊"开最为张扬的生日Party。更多时候爽性甘当一夜"网虫",与网友神侃神交而最终不谋一面。
更出格的是,舞台上的张军也大有把前卫进行到底的气概--
与上海戏校两位原本演老生和小花脸的同班同学组建"东方部落"演唱组(风组合前身),18年前"横行"上海滩所有PUB;
与流行歌星王力宏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搭档演绎创意自古典名剧《牡丹亭》的歌曲《在梅边》,中间仅配插两句昆曲念白,便赢得现场数万"粉丝"惊叫声沸腾;
与比利时钢琴大师尚·马龙在2008年盛夏联手,秀一场"当爵士遇上昆曲",探询能为爵士音乐心旌摇荡的灵魂,有多少同时能被东方水磨腔的婉转低回所触动。
还用把这位"昆曲王子"种种离经叛道之行状再一一列举下去吗?甭说是那些恪守师道尊严、家风纯正的昆曲老先生,就是置身昆曲圈外的你,是不是也认定昆曲600年香火出了个"家门逆子"呢?
然而,以上这些都不过是公众观察张军的一个视角,一个侧面,甚至只是一种表象。真正走进张军的精神家园,就会发现,质疑和指责对他是不公正的。我悟出这一点,也是在今年以来张军频繁进京演出期间,台下相互多次交流之后。
关键字: 内容标签:昆曲,明月,古典,王子,共潮生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