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美国因经济发达,财力强大,其国内收藏市场非常繁荣,收藏家和博物馆数量均居世界前列。因此,对境外文物的需求强烈,成为世界几个主要文物走私目的国之一。连美国在其新闻署发布的材料中也称自己是“批准1970年教科文组织公约的唯一艺术品进口大国”。
东方文物、特别是中国文物一直是美国买家追捧的“明星”。业内人士曾估计,从中国流出的近半数文物最终都落到了美国藏家手中。在许多著名的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占据了半壁江山,甚至是主力支撑。有专家指出,《备忘录》的签署与发布,将有力地打击中国流失文物在美国的买卖,甚至基本斩断这条销售链。
同时,在已经与中国签署类似协议的国家中,美国是唯一的文物走私目的大国。该国实行进口限制无疑将对非法掠夺中国文物的形势产生重大的威慑作用。因此,该《备忘录》不仅是防止中国文物非法流入美国的重要举措,而且是推动国际社会在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具体行动,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
追索流失美国的文物将进入常态法律程序
美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最早举办大规模出境文物展览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国外文化艺术品和文化拍卖市场高价位的吸引,以及国际文物商非法收购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文物走私案件屡禁不止,这给中国的文化遗产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对流失海外的文物进行追索,是我国政府的权力和一贯的立场。以往的追索行动,常常需要中国进行大量法律范畴以外的工作,耗时耗力。《备忘录》签署之后,美国海关在工作中,将对照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布的中国文物限制进口的清单,遇到清单范围之内、且无合法入境手续的文物,当即没收上交美国政府,美国政府则要向中国政府通报,并将文物返还。这种主动返还,使中国对流失文物的追索进入一种常态的法律程序。
中国政府要承担相应的职责
《备忘录》是一个双边协议,有双向制约作用。在要求美国政府承担责任与义务的同时,也对中国政府有明确的要求。
据国家文物局介绍,在堵住美国国门的同时,中国也要关紧自家国门。鉴于中国的博物馆曾在国际市场上购买非法走私出境的流失文物,《备忘录》在限制中国文物进入美国的同时,也要求两国的博物馆都不能购买赃物。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军解释说,虽然博物馆是善意购买,但在客观上成为文物犯罪的诱因。有需求才有供给,买方市场规范了,非法的卖家也就失去了生存空间。
此外,中国政府还要承担“制止盗劫或偷窃于内地的文物流入港澳特区”的职责。由于内地的法律不适用于港澳地区,所以,如何防止文物进入港澳并进而流失海外,成为一项重要工作。记者问及此事,国家文物局表示正在积极与港澳的相关部门联系,寻求合作,彻底截断文物走私的暗流。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斩断,美国,中国,流失,文物,销售,看住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