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古人淘金巧遇宝 "金刚石"名称来自中外文化融合(2)

编辑:秋痕 来源:广州日报
 
采集古人淘金时巧遇“宝石之王”

    记者:金刚石是典型的非金属,而金是典型的金属,按理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儿,可两者偏偏有关系。

    王春云:南朝学者刘道荟著的《晋起居注》第一次阐述了金刚石与黄金的关系,该书载:“咸宁三年,敦煌上送金刚石,生金中,百淘不消,可以切玉。”就是说,金刚石出自黄金,来自印度,可以切玉,怎么淘洗都不会消减,或者说怎么使用都不会磨损。这段记载不仅表明金刚石在古代为中国玉雕文化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而且还包含了关于古代人类是如何发现金刚石的科学思想。我们知道,远古时代的黄金开采主要靠淘洗砂金,人们在淘金过程中偶尔发现了其中杂有一些闪光的石子,这些石子无论怎样淘洗都不磨损,而这就是金刚石。这是1700年前中国古人对于金刚石砂矿产出状态和发现历史的认识。延伸开来,我们就可以总结出人类最早发现金刚石的模式。

    记者:您的意思是说金刚石和黄金“同居”,古人在淘金时无意中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宝石?

    王春云:是的。关于这一点,大家只要看看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澳大利亚、南非以及世界上其他金刚石矿床的发现史就会明白,这些金刚石矿床几乎毫不例外地都是先发现砂矿,然后在砂矿工作的基础上再去发现金刚石原生矿。由此也可以知道中国古人的这条“金科玉律”真是个惊人的发现!即便是今天全世界地质学家在寻找金刚石这种高度分散、特别难找的宝石时,其所依赖的仍然是中国古人在1700年前就已准确描述的方法,即先淘金找金刚石砂矿,再顺藤摸瓜找金刚石的原生矿。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金刚石在自然界产出非常稀少,因此找寻金刚石矿床极为困难。唯其如此,有关金刚石在河流砂矿中的产出信息就显得十分难得,因而弥足珍贵。

    记者:根据您“大块金刚石稀世罕见”的理论,古人在淘洗砂金时发现的应该基本上都些是小颗粒的金刚石,他们会不会随手扔掉?

    王春云:当然不会!在自然矿物中,金刚石金刚光泽最强、折光率最大、色散能力最强。具有多个晶面的金刚石能将射入的白光高度折射,并在折射过程中将白光有效地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单色光,从而显现出七色霓虹般光辉灿烂的火彩,而这种光彩是自然产出状态下的任何其他宝石所不具备的。古人正是根据金刚石这些卓尔不群的光学特征来鉴别金刚石的——不管这些金刚石是从河床里通过淘洗得来的小钻,还是偶尔从地上捡拾得来的大钻,而且这些鉴别过程基本上不用矿物学家的帮助。

    千百年来,山东郯城和临沂地区乡村的人们已经习惯于弯腰走路,为的就是寻觅杂草丛中、土块缝隙或者乱石堆里时不时射出的那一抹强烈的反光,如果偶尔碰巧遇上了,那就意味着他们找到了“夜明珠”,找到了“宝石之王”,找到了惊人的财富。1977年,世界闻名、谱写中国钻石发展史光辉篇章的“常林钻石”在山东临沂的发现就是如此。

    历史中国金刚石历史或早于印度

    记者:中国近百年来虽然出现了不少惊世巨钻,如100克拉以上的大钻就有6颗,包括金鸡钻石(331.875克拉)、未名黑色钻石(167.545克拉)、常林钻石(158.786克拉)、陈埠一号(124.27克拉)、蒙山一号(119.01克拉)、蒙山五号(101.4695克拉)等,但不少人认为作为“世界五大宝石”之一的钻石,就是舶来品。这种错误的认识来自模糊不清的中国金刚石发现史,您能简单梳理一下中国金刚石的历史吗?

    王春云:中国的金刚石发现史一直是个空白。2004年前,对于中国金刚石开发史而言,国内以及国际学术界都偏向于认为不超过200年,甚至有说“不超过50年”,还有一些甚至放言“中国该发现的金刚石矿床都已经被发现了”。

    然而这一状况在2004年随着夜明珠这个曾经困惑中国乃至国际学术界至少200年的世界自然历史文化之谜的彻底破解,人们才开始认识到中国古代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原来就是大金刚石!原来中国的金刚石利用史可以一直追溯到远早于4500年前的炎黄时期!因此有可能比印度的金刚石历史还要悠久,还要辉煌。这里我以炎帝夜明珠“石璘之玉”的初步研究作一简单介绍。

    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在谈到中华民族始祖炎帝时说,炎帝“有石璘之玉,号曰‘夜明’,以暗投水,浮而不灭”。这里的“璘”表示这种玉卓越的光彩;水面有月光照耀,“石璘之玉”可以强烈反射;“浮而不灭”表示石璘之玉在水面闪耀光辉,仿佛可以漂浮,而反光是整夜都有。金刚石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宝玉”或者“美玉”,由此可以推论:这里的“石璘之玉”当为湖北所产的一块品质卓绝的大金刚石。

    1年后(2005年),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家皮特·陆和同事研究了四件良渚文化和三星村文化出土的高度抛光的可以照出人影来的刚玉石斧,结果表明4000年前的古人很可能已经使用了金刚石粉末来加工这些刚玉斧头。当时的国际媒体用“把人类使用金刚石的历史上推了几千年”来形容这一研究成果,因为该成果认为,“此前科学界曾相信人类(指印度)使用金刚石不早于公元前500年。”

    现在我们知道,中国利用金刚石的历史肯定非常悠久。但应该承认的是,中国使用现代探矿手段和方法真正开始大规模寻找和开采金刚石的历史只有100年左右。

    延伸

    国际公论有待探讨

    记者:如此看来,大自然虽然恩赐了人类金刚石,但也给出了不少难题——认识金刚石历史的路真是曲折啊!

    王春云:是啊!《晋起居注》描述了金刚石来自人类淘洗砂金的事实。我们知道,人类在原始社会初期即仰赖河滩(或海滩)以获取生活的必需品,因此人类在河滩(或海滩)淘金的历史可能十分悠远,很可能远远超出国际学术界根据考古实物得出的4000~5000年左右的历史。因此我要说,人类认识金刚石的历史很可能也会超出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比如,一般认为,大约在公元前四世纪时,钻石就已成为印度当时非常有价值的商品和贵族权势地位的象征,但印度著名史诗《玛哈帕腊达》中关于金刚石的神话般的记载,使我们可以推测,印度金刚石的发现历史可能早至公元前五千年至三千年之间。

    同样,虽然国际学术界公认南非钻石的正式发现时间为1867年,但当时殖民南非的荷兰人后裔布尔人却发现,南非卡拉哈里沙漠的巫师(或者酋长)在施法的时候常常使用闪闪发光的珠子(金刚石),以增加其神力。而这种做法的传统可是千年相承,因此其历史的源头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虽然最早的记载表明,1685年巴西的淘金工人用钻石作赌博骰子,但依据上述同样的推理,远在葡萄牙殖民巴西前,南美洲的主人安第斯印第安人在寻觅黄金时可能早已发现了这种闪光的珠子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871年在南非发现了第一个金刚石原生矿,1905年在南非“普列米”金伯利岩筒发现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宝石级金刚石——“库里南”,重3106克拉。

    中国金刚石历史过往观点

    《中国矿床发现史·湖南卷》:湖南金刚石发现于1820年,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开发的省份……据湖南省《桃源县志》称,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村民淘金相继发现金刚石。因此,金刚石的产出年代至少可追溯至100多年前。桃源县金刚石砂矿区的发现时间亦大体相当。

    《中国矿床发现史·山东卷》:山东郯城地区素以产金刚石著称,相传明朝时期就有金刚石出土,但何时何地首次发现已不可考。

关键字: 内容标签:金刚石,巧遇,淘金,古人,融合,中外,名称,文化
下一篇:重修古塔引发"风水"之争 "文笔峰"修复屡遭阻挠||上一篇:穿金戴银全身名牌 钱文忠助百家讲坛"翻身"(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