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式窑洞院落约80平方米
记者在这座位于岐山县周公庙广场前200米左右的遗址上看到,整个院落南北宽4米,东西长不足20米,近80平方米,坐北朝南。从地形上看,北高南低。院落的进出口向着西南,正对着一条沟壑。院落之中有一个30多平方米的庭院,地面光洁坚硬。院落内的地面上分布着柱洞。正面是两座大小相同的窑洞,窑高两米左右,面积大约有10多平方米。地面用火烧烤过,上面涂抹有白灰。窑洞内壁平整,墙壁上一米高的白灰涂抹得整整齐齐,与现代人装修房屋做的墙裙一模一样,令人惊奇。整个遗址内,共发现了一个火塘,四个壁炉式火灶,其中一个火灶位于北边的窑洞内。还有一个存放火种的小地窝,位于东边窑洞的一侧。
5000年前的两室一厅
考古人员介绍说,2008年9月,在文物勘探中发现了这座遗址并开始发掘。由于在这个遗址的上部,发现有比它更早的仰韶时期的灰坑,这个遗址位于仰韶时期的灰坑之下。按照常规,龙山人的遗存只能叠压在或者打破仰韶人的遗存,再加上过去关中地区很少发现同类遗存,因此,考古队员对此遗址的性质没有定论。随着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在仰韶时期的灰坑之下,具有龙山文化典型特点的石器、陶器出现了,草拌泥糊着的墙壁上白灰面出现了,生火取暖和做饭的火塘、火灶出现了……一座距今近 5000年的先民居住生活的场景,完整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有面积这么大的庭院,又有两个窑洞居室,这不就是近5000年前的两室一厅吗?”有文物专家说。“作为龙山时期的一家天井式窑洞居住院落,面积如此之大、设施如此完善、保存如此完整,在关中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它对于研究探讨当时社会及其家庭结构,有着重要意义。”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天进评价说。
关键字: 内容标签:墙裙,白灰,先民,居室,美化,五千年,两室一厅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