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张飞庙搬迁武警喝退文物贩子 全副武装押运(图)

编辑:秋痕 来源:重庆时报
 

搬迁后的张飞庙 本报记者 苟明 摄


2002年8月10日,张飞庙搬迁前,文物正在清理中。武警战士站在门口,突然,一对夫妻模样的中年人径直冲向庙内!“站住!”武警战士一声断喝,并要求对方出示证件。两人见战士毫不通融,灰溜溜地溜走。后来,武警万州某支队才知道,这两人是文物贩子。

小木槌“搬”条石

2002年9月中旬,经历了500多春秋的依斗门,迎来了搬迁的日子。

驻守在距离依斗门不足百米的武警奉节县某中队指导员陈光敏,主动与奉节县文物管理局取得联系,加入到依斗门搬迁复建的工程中。依斗门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拆下来的依斗门条石,将在奉节县新城宝塔坪重建,每一块条石都不能损坏。

参与拆迁的武警官兵,用特制的小木槌轻轻敲打,将条石敲松后轻轻撬开,再抬上卡车。一万一千多方的总拆迁量,几百斤一块的条石,每天不知要搬上搬下多少回,磨坏的手套多不胜数。

“人可以冻,文物不能损坏”

张飞庙内,文物成堆。600多件木刻字画,数百件石刻、雕塑,都需要在新址原样恢复。

“人可以受冻,文物不能损坏!”中队领导说。战士们到处找谷草、破衣服,将文物层层包裹,在棱角的地方,包裹得特别仔细,并分出种类,防止损坏。包裹的东西不够,一些战士拿出棉被来包裹文物。

日前,在张飞庙前,说到张飞庙的重建,导游总是不由自主地说起武警战士。云阳县文官所副所长张顺说:“武警战士是好样的!他们办事,我们放心。”

贩子频窥探 武警保平安

中队长王俊科介绍,在搬迁前,接到警方通告,众多文物贩子正在库区游走,希望他们能提高警惕,保护文物。在张飞庙、依斗门搬迁前,武警战士发现,一些貌似游客的人,频频在周围打探,这些人几乎每天都来,也不说话,东张西望非常警惕。

这些情况,让武警战士更警惕。2002年8月10日,一对夫妻模样的中年男女在张飞庙前徘徊几天后,突然径直冲往庙内。被武警战士制止后,对方先是称是里边工作人员,后又说是某领导的亲戚,要进去看看。但武警战士没有为之所动,坚持让其出示证件。对方见武警战士不能通融,离开后再也没有来过。

后来,他们才听说,这两人就是文物贩子!

不仅在现场警示,在运送过程中,武警战士还随同运送文物的车辆,全副武装押运。

在库区文物搬迁重建中,因为有了武警战士的辛劳,才有了这些历史的延续。“我们真的很感激他们!”张顺言语间充满着感激。

(记者 苟明 通讯员 陈万金 李刚)


关键字: 内容标签:押运,全副武装,贩子,武警,搬迁,文物,张飞庙
下一篇:年终盘点:2008读书人书房内外(2)||上一篇: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汉墓博物馆竣工开放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