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清查民间文化家底
2001年,中国民协倡导和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决定用10年时间对中国各民族民间美术遗产、民俗文化、民间叙事长诗等重要民间文学艺术形态进行全面普查和编撰整理,清理中国民间文化家底。具体操作方法――采用文字、录音、录像、摄影等手段,按照严格的学术规范和学科标准,立体地、动态地全面记录、保存和整理出版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正式启动后,我国众多的民间文化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加入了这一宏伟工程。他们深入穷乡僻壤寻找民间文化瑰宝,为抢救民间文化遗产进行采样、制作范本,辛勤劳作。经过4年努力,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抢救和保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共识。
■4年抢救成果斐然
目前,抢救工程已经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已出版《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普查手册》、《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工作手册》、《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示范本“杨家埠卷”、《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示范本大理州十二县、市卷本,“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首批10卷、“中国结丛书”10册。《中国民俗志》、《中国民间美术图录》、《中国民间剪纸集成》、《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的首批成果即将出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名录》、《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中国唐卡艺术集成》、《中国服饰文化集成》等正在普查和认定中,“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成果正在陆续出版中。
中国民协命名了中国剪纸、醒狮、花儿、侗戏、泥塑、盘古、谜语、传说、锣鼓节庆等24个民间文艺之乡;中国滕氏布糊画、中国蓝印花布、中国民窑、中国萨满文化等十余个保护与传承基地;中国满族民间美术研究中心等5个中心。还先后成立了包括神话学、雕刻、蟋蟀文化、剪纸、灯谜、稻作文化、女书研究、醒狮等门类的31个专业委员会。同时,抢救工程也推动了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与申遗工作,在恢复传统节日文化、参与人文奥运、建立文化遗产日等方面都有所贡献。
■海外引发强烈反响
抢救工程在海外和港澳台地区引起广泛关注。2004年,《中国民俗大全·澳门卷》作为抢救成果之一出版;香港、澳门、台湾将于今年10月前完成各自民间故事卷本的编纂工作。香港、澳门和台湾学者还多次出席在大陆召开的抢救工程工作会议,并积极组织实施相关项目。
日本、瑞典、奥地利、匈牙利、美、法、德、俄罗斯、越南等国家学术组织或专家学者均给予抢救工程高度评价。日本学者樋田真人、浅见汎先生有感于中国民间文艺界对本土民间文化的情怀,向抢救工程无偿馈赠所珍藏的木版年画作品1000多幅和一些古版、影像资料。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专家李福清对《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家埠卷”赞不绝口,对《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州十二县、市卷本欣赏有加,并主动加入到海外中国民间文化调查中。瑞典科学院院士罗多弼称,抢救工程是欧洲学界100年来都做不了的事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抢救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其驻东亚五国代表青岛泰之先生称,中国民协是他们最好的合作伙伴之一,并认为抢救工程是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的典范。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文化遗产,拯救,目光,民间,吸引,世界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