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制片人驳"不实报道" 称百家讲坛被淘汰是假新闻(2)

编辑:秋痕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一年来百家讲坛正是本着这样一条思路探索,“有成功和不成功” 
  盘点“亮点”,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从收藏的角度讲文化,丰富了观众的古代器物知识,带动了社会的收藏热情。马老师的图书签售场面火爆,超过了前几位主讲人。报刊采访、电视台录节目,马老师也由此忙得不亦乐乎。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讲授《胡雪岩的启示》,观众反映“很新鲜”。曾教授不仅把胡雪岩这个人物讲透,更突出了这个历史人物于今人的“启示”。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学者来大陆、特别是到中央电视台来讲课,其中的周折、困难可以想象。这是百家讲坛在2008年的一项突破与创新。 
  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的意义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怎么讲?这是一次百家讲坛式的红色经典尝试,万卫先生说,这一讲的内容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少人问津,相反收视率不低,看过的人普遍说好,讲得有新意。 
  相对而言,“不太成功”的是《中国四大爱情故事》(梁祝)、(孟姜女哭长城)、(天仙配)、(白娘子传奇),“我们尝试将民间故事搬到讲堂上,可惜收视率没有达到预期。” 
  他说,坚持收看节目的人、关注百家讲坛栏目的人,是能够感知这些变化的。 
  对使用老面孔易中天教授“救市”的说法,万卫先生表示这完全是一种主观臆想。他说按台里要求向纵深探索,势必要选择一位有号召力、有影响力的主讲人,一年多以前就开始运作这档节目。其实就连一些批评者也认为:“诸子百家”学术含量最高,这种评价正是对纵深探索的肯定。百家讲坛此举的收获是:可以在大众文化传播平台上,审慎地加入一些有学术含量的讲授内容。 
  -历史地看,这场舆论风波是好事。各种意见都在听的百家讲坛表示:“坚守”才是最大挑战。不摇摆,在“不变中求变” 
  万卫先生说,他没有想到,奥运会之后,百家讲坛会成为一个热点。 
  在他看来,这场由不实报道引发的舆论风波,虽然会造成一些困扰,但是有价值、有意义。“这是一场难得的大讨论,说明百家讲坛受到广泛关注,大家在乎这个栏目。各种意见我们都在听,有些观点很有价值,值得深思。”但是,万卫先生认为,“不能摇摆,坚守才是百家讲坛最大的挑战,中国的电视节目能坚持的是少数。” 
  他说与栏目火爆时的2006年相比,对栏目的认识更深刻了。他在一些场合面对“百家讲坛那张破桌子能不能换一换?”的询问,曾毫不犹豫地答复:“不能换!”他的理由是:百家讲坛是一档文化栏目,它不同于娱乐节目需要时时花样翻新。文化栏目重在推出高质量的内容,他希望人们关注的是内容。 
  万卫先生强调“在不变中求变”。2009年百家讲坛将推出一批40岁左右的主讲人,这些优秀的青年学者,很有朝气。《新说水浒》近期就将播出;电视剧《闯关东》热播后也有相关内容跟进。继曾仕强教授之后,台湾著名学者傅佩荣先生将登上百家讲坛,对亚圣孟子的学说进行系统讲授。 
  万卫先生说他感受到观众对百家讲坛的期望值很高,这是对栏目组的信任。但是,任何一个优秀的电视栏目也做不到包罗万象、包打天下,他希望观众能够宽容对待百家讲坛,给百家讲坛“松绑”,“就把它当成一档电视节目。” 

关键字: 内容标签:制片人,不实,百家讲坛,假新闻,报道,被淘汰
下一篇:2008文化事件盘点:多事之年 “山寨”冲击传统||上一篇:制片人驳"不实报道" 称百家讲坛被淘汰是假新闻(3)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