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神秘建筑隐身埋名60年(3)

编辑:秋痕 来源:现代快报
 
谁是这把镶金军刀的真正主人

    在签字仪式复原场景后面,专门辟有侵华日军罪证的展区。隔着玻璃护栏,记者看到了许多当年日军使用的军刀。

    据李单单介绍,日军装备的军刀早期为西洋礼仪刀剑的造型,刀柄有如字母“P”一般的护手,仅能单手持握,纤细花哨,不甚实用。在1937年长城喜峰口一仗,中国大刀凛凛生威,砍杀敌千余人。中国大刀虽然锻造工艺欠精,但分量厚重,与鬼子军刀对砍常处于上风。日军在发出哀叹后,改造了军刀,回到其传统的长柄武士刀样式。尤为值得一说的是以铜或铝材铸造握柄的九五式军刀,此刀装备给第一线冲锋陷阵的军曹、曹长,可以说是杀人最多的日本军刀。

    李单单还告诉记者,在日军中,指挥刀的规格,代表着指挥官的级别。这种差异主要反映在指挥刀的把手上:镶金、镶银、镶铜、镶铑,不同的军衔佩不同的军刀。侵华日军除冈村宁次外,极少有人能佩挂镶金的指挥刀。就是镶银的指挥刀,一般师团或旅团级军官手中也不多见。李单单提醒记者观察一把军刀,只见它的刀柄镶金,上面还刻有“天皇”字样。这是否就是冈村宁次的佩刀呢?

    李单单告诉记者,日军投降后被遣返时,按中方要求,除了三十公斤个人物品,武器装备一律不准带走。据说当时很多日本军人发出威胁说,如果军刀不还给他们,他们就会剖腹自杀。中方的回答简明扼要,七个字:剖腹自便,刀留下。

    冈村宁次在投降签字的那天,就解除了军刀,献给了何应钦。八面玲珑的何应钦立即把佩刀转交给了蒋介石。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攻占南京,在总统府里搜到了冈村宁次的佩刀。195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兵器陈列室将它送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看来,收藏在南京军区军史馆的这把镶金军刀,应该不是冈村宁次的佩刀,但它的主人到底是谁,李单单遗憾地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无法考证。

    日军军用地图为何成生死攸关的秘密

    在陈列出来的侵华日军罪证中,记者还看到了日本侵略者随身携带的地图册,其中有一张日本人手绘的关于“苏家埠”的军用地图,上面清晰地注明是在1933年由“中国派遣军”绘制的。就这么一个小镇,但是细微到每一条小河、每一架桥、每一座山、每一个村落,在地图上都清晰可见!

    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创作员裴志海对军史颇有研究,曾经采访过许多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人。他告诉记者,日军制作的中国的军用地图,范围之广,可以覆盖整个中国领土,许多地图甚至连中国腹地人烟稀少的山区都标得清清楚楚;数量之大,可以配备到每一个团甚至每一个营。

    从这张“苏家埠”手绘地图上可以看出,日军为侵华下足了功夫,因为自行测绘地图的工程量大到不可想象。日军必须首先掌握住一个地区的火炮道路、载重车道、桥梁、铁路、河川、汽船可航区、民船可航区、险要地形标志、道路随季节变化情况及生活用水、哪些地方可降落飞机等地志资料,方可制成一幅最具作战价值的地图。

    哪些人能一睹神秘大礼堂真容

    那么,极具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南京军区军史馆(含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能对外开放吗?王希年大校做出了肯定回答。他说,军史馆从今年4月竣工到10月中旬,已经接待了七十批次共计三千多名观众了。只是,这并不意味着游客可以自行参观。

    王希年大校解释说,因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原则上军史馆不接待零散参观人员。团体单位如果想要参观,须提前两天与南京军区大礼堂建筑群管理办公室联系,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和区域内进行参观。

关键字: 内容标签:埋名,隐身,神秘,建筑
下一篇:谢晋骨灰昨入福寿园||上一篇:猪肉涨价稿费难涨 王蒙:千字40元侮辱作家劳动
分享到
推荐好文